海淀文创大赛决出优秀团队

2019-06-11 15:45 北京晚报

  立体录取通知书、智能交互回收箱、博物馆+餐厅理念……昨天下午,2019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场决赛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拉开战幕,10个优秀项目轮番登场,最终有6家文创公司的项目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昨天下午举行的海淀分赛场决赛以路演为主。经过现场比拼,北京视感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场第一名,第二名为北京企鹅童话科技有限公司和光与盐(北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第三名为北京极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encity(北京泛谷)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灵动音科技有限公司。待其他区完成文创分赛区比赛之后,代表海淀入围总决赛的名额将从这6家公司中产生。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文化走出去须注重“互联网+中国元素”

2019-06-12 07:53 光明日报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发布了2018至2019年度IP评价报告。此次评价聚焦中国文化符号的国际影响力,通过用户参与度、开发程度、国际用户口碑、中国文化体现程度等要素,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影、连续剧、游戏、文学、漫画、动画等走出去的头部产品IP进行量化分析。该报告显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当代文化IP具有明显的网生特点,大多来自网络文学、网络动漫和网络游戏。

以文化为内容的交流方式,自古以来就存在。比如汉字、汉服、传统建筑等优秀文化,对韩国、日本、东南亚产生深远影响,在当地文化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如今,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中国文化借助视频、游戏、影视、网文等多种方式纷纷出海,以崭新面目呈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在此,互联网头部企业优势明显。在今年的TOP20出海中国IP里,互联网企业对文化出海的贡献颇大,新文创概念正逐渐被业内接受。在未来发展中,国家文化符号建设仍然需要依托互联网的力量。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蓬勃发展之际,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受到唯收视率唯票房唯点击量唯发行量等影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仍存在,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资本短视效应凸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元素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甚至出现购买日本、韩国的IP卖给欧美市场的现象。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任务看,缺乏足够明显的中国元素,也让走出去的成效不够扎实,国际影响力有限。

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强劲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大量商品和品牌行销全球,文化走出去的动能也愈发强大。总结成功的国际文化符号,它们几乎都拥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或源自历史与传统,或反映时代与社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本身就是一座亟待开采的文化宝库,我们应深入挖掘,将中国元素与互联网相融合,打造文化精品、创新传播方式,以多元性和多样性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文化产品是可以跨越文明之间的边界、达到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统一的。更深入地挖掘文化价值,从而更充分地实现产业价值的新文创,是新时代文化领域的有效发展路径和生产方式。我们需要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用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中国元素的融合度,获得国外用户的广泛认同和喜爱。

(作者:彭健,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

2019-06-12 08:08 光明网

  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硕士毕业生中,有一位叫夏语冰。毕业前夕,夏语冰的画作同其他同学的作品一道,参加了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夏语冰的作品,获得了中央美院老师们的高度肯定。该校的邱志杰教授专门为她的作品写下一大段褒扬的评语。另一位教授,受夏语冰作品的启发,还专门为她创作了一段音乐。

6月15日,夏语冰将赴杭州参加跨界艺术展览;7月5日,夏语冰将以画家身份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个人作品展。

不过,夏语冰并非现实中的真人。她是微软研发的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这款在微软内部被叫作小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被培养学习绘画已经22个月。从刚开始画得很丑,到慢慢提升,小冰作为一个画家成长的过程,就像追求艺术的人类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痛苦、艰辛的过程。经过22个月的学习培养,小冰的绘画作品,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才被破格批准化名夏语冰参加中央美院研究生的毕业画展。

在过去两年的人工智能的风潮下,人们除了目睹小冰作的画,欣赏了小冰写的诗,听到了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Magenta创作的歌曲……艺术,这块传统上被认为是人类智慧金字塔尖的领域也要被AI(人工智能)占领了吗?

1.写诗绘画样样精通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发布于两年前的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10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

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

少女诗人小冰出道后,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和讨论,因为这跟AlphaGo打败柯洁还不一样。下棋本质上就是一个通过海量大数据和超强计算能力求落子最优解的过程,还属于弱人工智能范畴,但文艺创作完全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而是否具备创造性思维,一向被视为由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的分水岭。

据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形成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不过,诗歌界对此并未给出好评。比如,诗人于坚就认为小冰的所谓写作只是个语言游戏,无论输出多少句子都算不得真诗,因为真诗是有灵性的。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新的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IQ开始向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2.离人类的水平还有点远

不可否认,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国外也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面对争议以及种种不看好,人工智能的开发者们显得有些无奈。无论是‘少女诗人’小冰,还是‘画家’小冰,从一开始,我们就把它当作一款产品看待,我们从未想过,要让人工智能与人类的顶级艺术家进行PK,以证明谁的水平更高。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创造及商业事业部总经理徐元春坦言,现在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力,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但他也呼吁人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工智能创作,希望让子弹飞一会,多给人工智能一些成长的空间。

3.艺术家不应一味排斥而应加以利用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些问题,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画能力所瞄准的落地场景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不重样设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63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2800多小时的节目。

无论是今天的被动输出,还是未来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实现主动表达,人工智能为人类的文艺创作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尽管对人工智能介入文艺创作褒贬不一,但无论文艺家还是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在一点上是有共识的,那就是:艺术家要保存人类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韩业庭

2018年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达3.47亿人 网络视频市场三年翻三番

2019-06-12 08:28 北京日报

  国产网络视频的发展向来被称为蒙眼狂奔,在历经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中国网络视频是否也如传统影视行业一样进入了调整转型期?昨天下午,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现场发布了《2019中国网络视频精品报告》,分析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情况。

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根据报告对目前的行业现状做了数据分析,指出目前互联网用户持续增长,网络视频用户微幅下降,但网络视频用户已达6.12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3.9%。网络视频应用使用率也高达73.9%,稳居网民使用工具第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起,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急剧膨胀,在2018年达到1871.3亿元,三年翻了三番。

网络视频市场规模的扩大,也伴随着视频使用和付费习惯的变迁。据报告显示,2018年网络视频付费用户规模已达3.47亿人,用户的付费意愿也提升明显,而内容付费收入目前也占视频网站总收入的34.5%,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去年以来,短视频的发展也备受关注,报告称短视频市场规模达467.1亿元,从2016年的19亿元起步,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实现如此大的增长,可谓是指数级爆炸式增长。

此外,受到去年影视行业整体趋冷的影响,网络视频的产量也有所下降。以网络剧为例,2018年全网共上线部,连续两年产量下滑,而网剧的播放量前五十名的剧目里,来自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家的剧目占据了94%,头部效应越发明显。陆地指出,这两年政策趋严,更加要求视频网站注重结构细节和价值观引导,尤其是要对青少年更加关注。但5G时代的正式到来与VR等技术的应用,将使产业空间进一步拓宽,网络视频将取得突破性进步,并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

陆地透露,网络视频的市场并不是只有视频网站,传统电视媒体也应该参与进来,芒果TV的成功就证明了传统卫视由台转网的可行性,未来电视台依靠精品内容,借助互联网的广阔平台形成联动,也有望‘后发制人’。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我国考古学具备更好发展的条件

2019-06-17 08:25 人民日报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世界上各个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历史传承,或用文字记载,或以神话和传说等方式口头传承。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数千年来,历代史家为记述和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不懈努力,留下了珍贵的学术遗产。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其中也包括推动我国考古学发展。

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研究历史。考古学研究人类过去的生活,探讨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进程、特点与规律,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借鉴。考古学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研究,只有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资料才能不断深入。可以说,考古学与文献史学是推动历史学发展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考古学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学科:考古学是一个交叉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与自然科学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真实性和解释的多样性,决定了考古学更加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更加需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学风与学术精神;考古学的研究区域和内容既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又往往具有国际性,适于开展国际交流;考古学的研究年代虽然非常久远,但与当今时代又密切相关,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保护利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考古学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我国生态环境多样、文化丰富多彩,许多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手段都有用武之地,往往能产生更多成果;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生生不息,许多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依然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肌体之中,民众对考古学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等等。

新时代推动我国考古学更好发展,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古学研究的资料是实物,但这些实物资料除了诸如甲骨文、金文的文字资料,通常不能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大都需要考古工作者进行阐释。不同的人对同一资料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阐释。因此,考古学研究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考古为国家、民族和人民服务。学术无国界,学者有立场。考古学研究要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在一系列涉及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坚守底线,与历史虚无主义及其在考古学上的表现作坚决斗争。三是坚持考古学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方向。推进科学化,就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加强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使考古研究手段更加科学化。推进国际化,就要树立全球视野,推动我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交流互动,并加大考古走出去的力度。推进大众化,就要通过举办公共考古讲座、开展考古研究成果的普及宣传等手段,让考古走进寻常百姓家。

新时代,我国考古学要发挥优势,在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提高我国考古学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上掌握更多学术话语权,努力把我国建成世界考古研究强国。

(作者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 王 巍

北京中小学生书法大赛颁奖 港澳台地区26幅作品获奖

2019-06-17 08: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 杜燕)第八届兰亭杯北京中小学生书法大赛累计近3万名中小学生投稿参与。其中,征集到港澳台地区的作品200余幅。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作品50幅、二等奖作品100幅、三等奖作品200幅、优秀奖300幅;同时,赛事评委会还单独为港澳台地区的书法作品设置奖项,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幅、二等奖作品2幅、三等奖作品3幅以及优秀奖19幅。

今天,由北京团市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兰亭杯北京中小学生书法大赛颁奖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行。

本届书法大赛于2018年11月启动,以砥砺奋进七十载挥毫共书新时代为主题,倡导大家书写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截至征集阶段结束,累计有近3万名中小学生投稿参与,较往届征集作品数量再创新高。其中,收到来自港澳台地区的作品200余幅,海外地区作品100余幅。

经汇总整理,筛选出13000件作品,进入市级评审;经层层选拔,有2000件作品进入复评,最终遴选出一等奖作品50幅、二等奖作品100幅、三等奖作品200幅、优秀奖300幅,优秀书法教师奖10名,优秀组织奖8个。同时,单独为港澳台地区的书法作品设置奖项,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幅、二等奖作品2幅、三等奖作品3幅、优秀奖19幅。

颁奖仪式开始前,获奖代表及来自海内外的学生书法爱好者在现场泼墨习字,专家现场悉心指导,并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共同创作祝福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的书法作品。

主办方表示,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兰亭杯北京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举办8年来,征集到的作品数量逐年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其中并对书法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主办方指出,大赛秉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和理念,以发掘、培养中小学生书法人才为目的,大力推动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激发青少年学习书法、传承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主办方透露,颁奖仪式结束后,部分获奖作品将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展览一周,随后将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并于下半年在北京各区书法特色学校进行巡展。通过巡展,进一步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开展,持续提升中小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使书法艺术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今天,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市政协副主席牛青山、北京团市委书记熊卓等出席活动,为获奖个人及单位代表颁奖,并与师生、专家代表共同启动获奖作品巡展活动。

责任编辑:张静(QC0008)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红色基因

2019-06-17 09:09 中国文化报

  6月6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主办的海淀区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圆明园三一八烈士纪念碑举办。

活动围绕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我的一封红色家书主题,邀请中关村第四小学的师生参加。活动伊始,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中关村第四小学师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以及慕名前来的游客向先烈们敬献了鲜花。中关村第四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分别诵读了红色家书和新时代家书,缅怀革命英烈,传承中华文明,牢记初心与使命。中关村第四小学的学生被授予文化遗产守护者徽章,集体宣誓,志愿成为文化遗产守护者,号召海淀民众传承革命文化、守护革命遗产。

海淀区是北京市文物大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地,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选址在三一八烈士纪念碑,旨在号召群众多关注、爱护革命文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活动积极挖掘科技文化融合新动力,不仅在网络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还采用照片直播的方式对外宣传,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远程观看活动精彩瞬间。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程佳

文化拨亮遗产明灯

2019-06-17 09:15 中国文化报

  在我国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欣逢《名窑复兴时期中国定瓷之父:陈文增传》(以下简称《陈文增传》)出版发行,我们扼腕痛悼缅怀陈文增大师,追忆定瓷大师陈文增及其团队复兴定窑的艰难历程,共话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内在理路。

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发出号召,要求恢复中国古代名窑技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陶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孜矻以求,追寻宋瓷远去的脚步。定窑创烧于唐代,元代消失,仅持续六七百年,是五大名窑中烧制时间最久的窑口,以白釉瓷驰名。今人的复原中,陈文增、和焕、蔺占献等始终围绕定窑牙白釉刻花这一传统核心技艺,强调用线和虚实处理,注重刀刻、竹划、模印,同时创新篦纹,综合运用纹样,增强纹饰立体效果。像陈文增这样一代人不懈努力,对恢复定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画坛讲求气韵制胜,我认为气韵得分之为二,气乃笔之施墨之蓄,初始境界基本功而已,不难达到。至于韵,必须腹有诗书学富五车。大师积年累月,沉浸跋涉于汉魏三唐,涉猎追索于梦窗屯田、密咏恬吟中,挹取清晖芳泽,宣泄于笔墨毫端,移植于坯胎釉色。陈文增工于诗词,有多本诗集刊行,此韵所来,乃功夫之外,非轻易可就。对艺术品讲究悦目赏心,亦认为也当一分为二,符红滴翠,倾动炫转,只是取悦一瞬,难经一再考验。画梅有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千万和两三的数字差距,表征难度之大,道路之坚。陈文增作品,不但恢复了宋窑的技艺,更掌控了其神韵,既得骊龙之珠,复合延津之剑,现世能有几人?

宋代是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宋瓷窑场首推五大名窑,即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陶瓷艺术之所以能在宋代臻于成熟,定瓷之所以长久地被推崇,除了客观烧造技术已经成熟,以及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因其中蕴含的哲学精神和道的力量。俗语讲,窥望门墙,难入奥堂,陈文增对复原定瓷的信心来源于他的文化底蕴和自信,其成功来源于他在诗词、书法、瓷艺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

《陈文增传》的问世和文增以前的书法集诗集相表里,给予大师更隆崇的地位。我自忘谫陋,耨论芜见,以慰大师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王福州

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 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019-06-17 14:12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6月17日讯(记者 纪敬) 6月17日上午,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西城区第二文化馆主办的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 第十届春之花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开幕。


6月17日,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 第十届春之花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开幕。图为西城区第二文化馆馆长吴彤彤致辞。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6月17日,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 第十届春之花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开幕。图为历史地理学家朱祖希教授致辞。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开幕式上,西城区第二文化馆馆长吴彤彤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目的、意义以及筹备情况,并表示一条中轴线,一部中国古代史。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达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作为群文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艺术爱好者自觉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助推北京中轴线日,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 第十届春之花绘画作品展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开幕。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此次展览从4月1日的专家研讨会以来,
先后安排了 讲走绘展中轴线四大板块,共收到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北京市各区专职画家和业余爱好者的400余幅美术作品。从中评选出95幅作品入围展览,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素描等作品风格多样,主题鲜明,异彩纷呈。

绘画内容包括黄瓦红墙下的动人景致、北海白塔的旭日春光、威严的紫禁城、一派古典气质的永定门城楼、纤秀挺拔的玉带桥……还有街巷新韵折射出老城70年来的巨大变化,一幅幅用心勾勒的中轴线上的历史与今天,呈现薪火相传的古都文脉。不仅让人感受艺术的静谧与淡雅,更是凝聚了首都美术工作者对北京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本次走中轴线绘古都风貌绘画作品展,不仅展现了韵味悠长的古都北京,又有焕发活力的新北京。最后这些参展作品将编印画集,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1日,在一得阁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部分绘画作品欣赏

《静静的红墙》综合材料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故宫烟雨图》作者:刘慎为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银淀远眺》作者:陆岩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景山一角》作者:郭建国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春雪》作者:李力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京都花事》作者:庄乾梅 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

《绿野仙踪》重新定义百老汇经典

2019-06-28 08:32 北京商报

  百老汇原版音乐剧《绿野仙踪》正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作为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经典童话故事《奇妙的奥兹男巫》的音乐剧,《绿野仙踪》讲述了女孩桃乐茜误入了魔幻王国奥兹国,和稻草人、铁皮人、狮子一起化险为夷,破解邪恶女巫的阴谋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此次剧团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通过科技手段,使舞台效果得到了全新升级。

再度改编向电影致敬

《绿野仙踪》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奇妙的奥兹男巫》,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住在美国堪萨斯草原上的小女孩桃乐茜被龙卷风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奥兹国。在这里她遇上了没有头脑却勇敢无比的稻草人、没有心脏却有感情的铁皮人和外表雄武却内心胆小的狮子,和它们一起踏上了通往翡翠城的黄砖路,并经过无数冒险,终于见到了建造翡翠城的魔法师奥兹,为了找到回家的办法,桃乐茜开始了新的历险……

公开资料显示,百老汇原版音乐剧《绿野仙踪》由1939年同名电影改编而来,已在美国巡演超过300场。获奖金曲《飞越彩虹》(OverTheRainbow)80年间一直被传唱,萦绕在人们心间。

剧团经理马克·西米维茨介绍,此次《绿野仙踪》音乐剧中国巡演的版本剧本源于1987年皇家莎士比亚公司的版本,在1939年同名电影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唱段,舞美效果也有升级。该剧从构思、概念选择到卡司挑选排演全程历时两年,与众多版本相比,此版音乐剧是最接近电影版本的,它是首次在中国舞台上演,还特别为了中国巡演设置了含有中国特色的台词,力求让观众感觉亲切。

本土化改编拉近文化差异

音乐剧《绿野仙踪》不仅弥补了电影版对白较多、歌曲较少的遗憾,也进一步丰富了对人物的塑造,使剧情更为完整充实。剧目的舞蹈元素也比电影版更吸引人,无论是铁皮人独唱时边唱边跳的踢踏舞,还是桃乐茜去找邪恶女巫路上遇险时的吉特巴舞,甚至只是4个人手拉手在觐见大巫师路上的载歌载舞,都让舞台效果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好地贴近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此次幕后团队在翻译上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增加了中国本土化的台词,这样能有效地消解部分文化差异。

在幕后阵容方面,该剧导演为迪安·索本,在美国著名的普拉特娱乐集团工作超过12年,最近导演的作品包括《七个兄弟的七个新娘》和《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其他导演作品包括《线索》、《西区故事》、《俄克拉荷马州》、《音乐之声》等,同时他还是一名作家、表演教师。作曲为哈罗德·阿伦,他作为音乐制作人的创作生涯中共创作5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变得快乐、让我们坠入爱河和暴风雨天气,他凭借《绿野仙踪》中的歌曲《飞越彩虹》获得奥斯卡奖。

除此以外,据该剧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忠于原著,并同时真实还原电影中的场景,给前期的改编过程带来极大的挑战。无论是舞美还是道具,幕后团队都做了很多改进。以道具为例,整场演出的道具设备装了整6个集装箱,由于此次巡演的时间很长,所以每到一个城市提前做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十分反复庞大的工作量。

在经典中传递勇敢与爱

在剧评人李灿看来,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是因为你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都能得到新的体验,《绿野仙踪》虽然讲述了孩子在旅途中看到的勇气与智慧所带来的无限可能。但是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在观剧的过程中,都会得到关于爱、关于勇气的心灵感悟。

女主角桃乐茜的扮演者萨拉·卡马拉塔(SaraCammarata)表示,剧中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可能是头脑、心脏或者回家的路,但到故事结尾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早已经拥有了这一切。这部剧也是在提醒成年人去发现及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很多时候我们拥有优秀的品质而自己不知道,我们希望能通过这场演出,让每一位观众在此过程中找寻到最本真的自己。铁皮人扮演者尼克·谷林斯基强调。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