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掉滤镜 “小鲜肉”有怎样的破冰之旅

2019-05-28 08:24 中国青年报

  有一种现象存在很长时间:老戏骨+青年偶像的模式下,担纲流量的年轻男主角被骂得极狠。黄景瑜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破冰行动》里,黄景瑜饰演一位年轻的缉毒警察李飞。剧中人物性格在传统意义上不算讨喜:李飞有正义感、有冲劲儿,但是莽撞易怒,被观众评价为如果不是主角活不过两集。

黄景瑜被批评得有多密集,吴刚、王劲松等老演员收到的赞美就有多充分。这是一种标榜着审美能力的天然正确,虽然流俗,但可以理解。经历过四五年前被流量统治的恐惧,这种本能的抗拒是有来由的。属于那个时段的叙事是,流量被统称小鲜肉,被刻板地刻画成业务水平低下却拿着天价酬劳,并有一大群不分黑白是非的拥趸。

这是外界赋予一批年轻明星的标签。遗憾的是,在当时,多数时候确实如此。一部烂片可以靠一个明星票房上亿,一部无法理解的电视剧竟然能在社交网站屠榜。那位主演的名字还不可说,多少人敢冒着被爆破的危险带着大名批评他呢,多数都用代号和部分人可见的方式,发发牢骚罢了。

直至今日,这种现象也还存在。但是在更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时代变了。连《破冰行动》的导演傅东育也说过,因为那种畸形的环境和浮躁的气氛,他想退休,可是情况变了。

这种变化是,观众越来越趋向于真正的观众,而单靠粉丝能给的市场变得有限了。

这是好消息。如果想走得长久,就演员而言,不可能一直靠粉丝的滤镜过日子。《破冰行动》是一部力求真实的涉案剧。最浅层次的真实就在每一个镜头里,你甚至能看到演员皮肤上一个个小小的凸起。那是真实的人脸会有的颗粒感。而在很多电视剧里,滤镜强到你总觉得他的脸在发着不真实的光,皮肤完美到像一个刚出厂的娃娃。

黄景瑜代表了流量明星的一种路径。他们不想被说一味赚快钱,开始接正剧、接大制作,尝试进入主流观众的视野。但是在这种方向下,他们会面临两重主要的风险。

首先是自身业务能力是否足以匹配资源。连陆毅这样有经验的老演员,在《人民的名义》里都不免被讥讽为短板,何况是一众没有多少作品的流量小生。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适得其反。

其次是粉丝和观众的拉扯。满足粉丝的是一位偶像招人喜欢的能力,而观众要的是精湛的表演。有时候,这二者并不那么统一。黄景瑜招人喜欢的能力,和他在此前作品中的演技,是完全一致的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最麻烦的是,在网络世界里,二者会有交锋。粉丝越保护,越不能接纳批评,非粉丝群体反弹越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那些爱在网上高强度冲浪的观众。何况,青年偶像招人喜欢的能力,又有多少是在滤镜的包装下?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收益同样是巨大的。这是他们唯一有机会摆脱传统意义上的小鲜肉标签,转而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

这是两种谋生方式,理论上不分高下。但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有它想鼓励的东西。比如,我们鼓励潜心修炼,反对一蹴而就;鼓励虚怀若谷,反对膨胀自满;我们追求德艺俱佳,最怕德不配位,名不副实。我们期望担纲流量的小生小花,不只是影视作品里吸引关注的工具人。我们也期望着,转型正剧不仅是策略,也是磨砺演技的真心。

这些问题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前几日我跟同事说了一句玩笑话:在没有滤镜的领域里,吴刚是无敌的。父母辈的观众爱他,年轻偶像的粉丝群体也爱他。那是因为在长久的岁月里,他对自己的要求、对演技的珍视有了回报。这是一个演员的核心资产。

小鲜肉这样的概念正在过时。而它残存的影子里,还有人走不出这个怪圈。这是这个行当永不会消逝的现象,而每位当初的小鲜肉能否把这3个字变成自己的褒义词,则要看每个人的选择。

黄景瑜被导演、演员挨个儿夸,却也挨着观众的骂。或许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黄景瑜选择卸载自己身上的滤镜,观众也不妨卸掉有色眼镜。给他公正的判断吧,至少不辜负所有还在往演员方向努力的,那些被称作小鲜肉的人。

这不是想用他已经很努力了开脱什么。但是看倦了成名后的膨胀故事,这种努力,至少是向好的开端。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此文章仅供个人学习,转载根据:《国家网信办公布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