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文华大奖

2019-06-03 08:07 文汇报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昨在上海大剧院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上,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揭晓,十部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与十位文华表演奖获奖艺术家,赢得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事的至高礼遇和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与欢呼。

在过去的半个月,全国文艺工作者纷纷注目上海,这是中国文艺界的高光时刻——作为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51台展演剧目102场演出是各地多年酝酿打磨精品力作的集中呈现;近1200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是近三年来我国视觉艺术最新优秀成果一次前所未有的汇聚;5700余种文创产品的首次亮相更体现着文化创意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过去半个月更是属于人民的文艺盛会。据统计,本届艺术节吸引了10余万观众观看剧院演出,百万人次参与惠民活动,五万多人次参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开展十天就有近六万人次参观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而在线上,近亿人次关注和欣赏本届艺术节的演出。这样的数据不仅完成了办节之初提出的十万观众进剧场,百万观众在现场,千万观众在线上的美好愿景,在参与人数、社会关注程度方面均创下历史之最,更将通过互联网剧院、展览和文旅融合线路充分发挥艺术节的溢出效应,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惠及更广泛的人民群众。

为时代画像,创新形式让英雄在当代观众心中生根开花

盘点十部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均以现实为底色,在舞台为时代画像、为英雄树碑、为楷模立传。可以说,这也是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舞台文艺创作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昂扬旋律的缩影。

为了塑造好一系列英雄与时代楷模,文艺人用心雕琢。文华表演奖的获得者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丹丽,深为本届舞剧歌剧整体水准之高感到惊喜与振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更让她落泪,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好戏动人源自主创主演不断创新讲述方式,用功抒写。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编导赵明尝试以课堂重温英雄事迹的全新视角,让半个世纪前的龙梅与玉荣为集体牺牲自我的行为,与如今备受宠爱的00后孩子产生强烈对照,进而引发心灵的碰撞。

随着线下竞演日趋热烈,线上观看演出直播的数据也一再被刷新。据统计,参与直播的31台剧目18次移动端直播点击量近1420万人次,22场全剧网络直播点击量5270余万人次,直播总点击量近6700万人次。

以惠民为支点,多个第一次撬动线上线下亿级流量

走过十二届的中国艺术节,已不再只是舞台艺术的巡礼。这是中国艺术节首次在上海举办,也是第一次将文创产品纳入艺术节整体框架,第一次将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三个国家级展览集中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第一次运用新媒体全程展示艺术节,第一次组织文华奖、群星奖、美育讲座等近百场惠民服务,第一次将艺术节的剧目和作品融入旅游产品,启动百万市民看大戏游上海系列活动……这些第一次无不是以惠及更多普通观众为宗旨,通过艺术+科技艺术+旅游等跨界融合,撬动亿级流量,让老百姓在剧场、展馆、社区、线上各渠道感受文化艺术魅力,打造属于全国人民的文化嘉年华。

以惠民为宗旨的第一次得到艺术家的积极参与。为本届艺术节首次举办的文华表演奖获奖者惠民演出,最年轻的获奖演员、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主演曹舒慈特别推掉了巴西巡演。而其舞伴也特地从巴西赶来助阵。面对户外舞台特殊条件,曹舒慈选择抹松香、打湿鞋防滑来保证演出质量。半个月来,全国艺术家倾情参与的公益演出、公共教育等美育活动近百场,覆盖上海16个区,让百姓在家门口共享艺术盛会。

十二艺节的诸多第一次也成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推进文旅资源深度融合的重要机遇。有着中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演艺大世界,不仅有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大世界作为艺术节演出的主要承载地;也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推出看大戏,游上海40条文旅融合线路,涵盖多场演出与上海文化地标;从此穿过的地铁2号线更开通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地铁专列,贯通浦江两岸,串联起多个剧场、商圈、地标与惠民演出点。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黄启哲

此文章仅供个人学习,转载根据:《国家网信办公布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