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店通知火了歇业送儿去清华

2017-08-22 08:31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米粉店通知火了歇业送儿去清华

  近日,桂林全州一家米粉店的歇业通知火了。通知全文如下:各位顾客,本人因送儿子上清华大学读书,8月20日至24日暂停业5天,25日正常营业,请互相转告。

据了解,该米粉店位于桂林市全州县,米粉店老板的儿子名叫唐超,今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1日上午,有记者联系上该店老板唐德尽,其一家三口正在逛故宫。他表示,歇业通知是自己写的,23日将和孩子一起去学校报到。

虽然自家的米粉店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广西电视台也曾经报道过,但唐德尽还是没想到,一张歇业通知又让店铺火了一把。今年,儿子唐超从全州高中理科毕业,以总分656分、广西排名第64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录取。

歇业通知传到网上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厉害了,恭喜!还是用隶书写的,难怪教出这么有出息的孩子!另外,在祝贺的同时也有网友调侃:老板您这是让我们互相转告歇业呢,还是转告你儿子上清华呢?

21日上午,唐德尽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一家三口乘坐火车于20日晚上到达北京,现在正逛故宫博物院。他表示,因为平时店里生意比较好,连大年初一都要营业,但是这次想送儿子到北京去清华大学报到,害怕顾客们不知道情况,就写了这份通知。唐德尽说,他以前当过兵,在部队里做过报务员,且爱好书法,因此用隶书写了这份通知,没想到一下就火了。他们23日会送孩子去清华大学报到,完毕之后自己就马上赶回去,按照通知写的那样在25日恢复营业。

唐德尽表示,儿子唐超平常的成绩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今年高考他在班上和全校都是第二名,第一名也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并且那名同学及其家人也跟他们一起来了北京。平日唐超学习较忙,今年高考之后他有了一些空闲,就到店里来帮忙做卫生、卖米粉等。

记者又联系清华大学进行核实,校长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表示,大部分新生还没有来报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一名老师则表示,自己还没有拿到新生名单,对唐超的相关信息不是很清楚。

北京晨报综合消息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冰球少年齐聚北京

2017-08-22 08:33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冰球少年齐聚北京

  2017新浪杯亚洲青少年冰球联赛总决赛开幕式日前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冠军冰场举行。

历经长达6个月的分区淘汰赛之后,比赛正式进入总决赛阶段,分为U6、U8、U10、U12四个年龄段,集结了分区赛各大赛区的冠亚季军、全国联赛优秀俱乐部及海外精英队超过70支球队,队伍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0位运动员参赛。新浪网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表示,随着国务院第46号文件的颁发及北京申办冬奥成功,本次亚洲青少年冰球联赛是新浪体育践行三亿人上冰雪国家战略性目标的积极尝试。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作者:宋翃

百部少儿睡前故事征集启动

2017-08-22 08:35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百部少儿睡前故事征集启动

  昨天(21日),爱不孤读百部少儿睡前故事征集暨平安北京地区支教活动启动仪式在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拉开帷幕。活动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优质的睡前故事播讲者,与文化名人共同完成录制,并把这些睡前故事的光盘和图书送到偏远山区的校园里。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有数十位主持人争相参与征集活动,与社会各界名人共同录制睡前故事。同时,活动中还将向全社会发出邀约,可以通过登录懒人听书APP听友会上传音频,最终选出80名优秀的播讲者完成最终的百部睡前故事。北京故事广播FM95.4将开设专栏,播讲百部睡前故事。征集活动截至9月20日。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作者:郭丹

带娃上班要解决责任兜底问题

2017-08-22 08:37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带娃上班要解决责任兜底问题

  公助民办或者公办公助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不足的主要路径。倡导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关键在于要厘清责任边界,解决经费的来源和分摊原则,而不应成为加剧企业成本的责任转嫁。避免了道德性捆绑,措施创新才会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暑假即将结束,假期里孩子怎么带让很多上班族费尽了脑筋。近日,上海市总工会发布了《上海职工亲子工作室设置及管理办法》。上海市总工会指导68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工亲子工作室,开展职工子女的晚托、暑托、寒托等各类形式的托育服务,以期解决孩子没人带的大难题。

双职工家庭的朝九晚五,加上居高不下的保姆费,以及二孩政策激活的生育热情,导致幼儿园、托儿所等学前教育严重不足。北师大教授庞丽娟曾表示,五年来,尽管全国公办园增加了1.7万所,但总体占比仅33%,仍有约1/3的适龄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城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偏低,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等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原本学前教育的资源就严重不足,二胎放开之后将会进一步导致情况的恶化。

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以实现带娃上班的繁荣景象,一度是单位化管理体系下的一种福利。同时,从缓解公共投入不足,充分发挥民间和社会参与的力量,共同解决学前教育的瓶颈问题,有社会事社会解决的意味。不过,带娃上班若不能解决公共属性和责任兜底的前提,则容易成为一种负担转嫁,并形成新的社会矛盾。

从上海等地试点来看,带娃上班的制度设计善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经费谁来负担的问题。一位工会负责人透露,仅仅是一个短期暑托班,各种费用就要2万元。而像沪江网那样的宝宝房,公司每年要投入数十万元运营费。很显然,如果这些费用全由企业和单位来承担,注定难以持续。必然要建立一种谁受益,谁负担的责权分摊体系,否则带娃上班就会形成影响面极大的抽血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企业税费的种类超过10种,包括附加税费、维护建设费、教育附加费、保障费、防洪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项目。从总体上看,企业负担本来就相当沉重,盈利能力弱,一些企业甚至处于亏损阶段。再加上经济下行相对严重,去产能、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生存状况十分艰难,自身供血尚且不足,若再抽血则会雪上加霜。在减税让利成为主题的当下,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以带娃上班缓解学前教育压力,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就容易形成新的运营成本,让企业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不利于其加快转型升级。

此外,解决学前教育压力和职工的后顾之忧,是一项公共责任而非企业义务,具有道德的倡导性却没有强制力。一方面,从法律上讲,解决学前资源紧张和实现全社会参与,确实离不开市场主体的参与,不过参与并不代表包办,更不能成为负担的转嫁。属于公共责任的应由公共财政负担,属于家庭责任的也不能成为福利追加。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与企业的运营本没有绝对的关联,企事业单位并没有为此负责的优先义务。在运作模式上可以实行服务外包,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作为长效机制,解决了经费来源和公共责任问题,带娃上班才会实现共赢。

再从专业性、市场化的角度讲,术业有专攻,可由市场其他专业机构解决的问题,则不必让其回归于单位属性和公家功能。公助民办或者公办公助才是终极出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不足的主要路径。倡导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关键在于要厘清责任边界,解决经费的来源和分摊原则,而不应成为加剧企业成本的责任转嫁。避免了道德性捆绑,措施创新才会有正当性和合理性。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黑熊咬伤投食游客 培养 “规则意识”要这样进行

2017-08-22 13:39 千龙网

  千龙网综合报道8月18日,陈先生和朋友驾车来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玩,结果在擅自打开车窗投食黑熊时发生意外,他的左臂被黑熊咬伤,鲜血直流。早在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就曾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造成1死1伤,事件由游客在东北虎园自行下车时引发。

为何此类事件频频发生?园区内明明增设了警示标志牌,为什么游客还是看不到?我们暂且不论园方在管理方式或方法上的疏漏之处,但就个人行为来说,没有遵守公共安全规则是导致危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见规则教育已然刻不容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专门给那些不遵守规矩的人制定的。孔子的学生在国外赎回了本国的奴隶,却没有按规定到政府报账。在众人都赞赏之时,孔子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因为他的行为(不报帐)妨碍了更多鲁国奴隶被赎回。这则典故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额内涵:做事必要守规矩。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不开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是每一个公民立足于社会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我们的教育必须引导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只有形成规则意识,才会遵守法律,捍卫自身的权利,同时不去伤害他人的权利。长期以来,规则教育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出现不少严重的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

用这8种方法让规则深入人心

德国民族的守纪律讲规矩举世闻名,无疑这和德国孩子从小就接受系统、正规的规则教育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试着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方法,培养规则的养成。

早早开始

早在孩子尚不满周岁而只会在床上乱爬打滚时,家长就会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努力让孩子明白:床边上可是危险区,摔下去是很疼的,故要求孩子不准越过用枕头或被子搭建的篱笆。如果孩子偶尔违反了规定,家长便会一边作出温柔的提示声,一边轻轻把孩子拖回安全区。如果孩子多次违反,提示即升格为语气温和的批评,如宝宝怎么又犯错了呢?这也许是孩子诞生后接受的首次规则教育,印象绝对深刻难忘,以至于不少德国人可以没齿不忘。德国大文豪歌德在一篇回忆录中就提到,在他开始蹒跚学步之前,曾在床上违反了妈妈的不准将小脑袋伸进床栅栏的规矩,导致小脑壳尴尬地进退两难——他还动情地声称,这可是他接受的由不守规矩引发的第一个教训,实在是永世难忘啊!

深入浅出

要求抽象思维尚不发达的幼儿来正确解读种种抽象的教条自然有相当的难度,由此家长辅以图片、故事、演示、肢体语言等种种方式来加强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如在引导孩子学不能贪吃这一规则时,就讲讲贪吃麦苗最后被撑死的小马驹的童话故事。

从生活琐事做起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有关各种生活琐事的规则,其中包括定时起床和上床,坚持早锻炼、吃早餐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餐定量,看电视每天不超过2小时,见到老人要有礼貌等等,其中强调的是原则,包括按时起居、规律生活和自我控制等。

随时随地 无处不在

德国式的规则教育实际上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如当带孩子走在马路上时,孩子就会得到红灯亮了绝对不能通过的训导;甚至在孩子们玩游戏时,遵守规则不准赖皮也被提高到与人品相关的高度。

让孩子自我监督

在许多场合下,监督孩子是否遵守规则的人并不一定非得家长,而完全可以由孩子自己充任。渐渐地,他们便可以逐步做到在没有家长催促或提醒的情况下,自觉地守规矩,可谓习惯成自然。

循序渐进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理应学会遵守不同难度或要求的规则。即以强调培养集中注意力,即专心的规则为例:2岁半的孩子,父母可以开始设立每天20分钟的安静无话时段,要求他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专心做事情,不说一句话,如果孩子没有做到,那就需重新再安静无话20分钟。而待孩子长大到四五岁时,安静无话时段就分别延长至40分钟和1个小时了。

不忘尊重孩子个性

每每在孩子着手做事之前,老师或家长便会把种种规则向孩子讲明,同时也允许孩子提出反面意见。此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孩子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或意愿去做他喜欢做的任何事。实际上,这样孩子往往不仅工作完成得较顺利,而且相关的规则也遵守得较好。

不搞强迫体罚

德国人既不像美国人那样往往给予孩子充分乃至极度的自由,也不像中国等东方民族那样一味要求孩子规规矩矩,即听话或乖。他们认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同样有享受自由的权利,当然,这是一种在规则允许范围内的自由。德国家长在实施他们的规则教育时,从来不搞体罚,同时也和美国人一样,乐于肯定或赞美孩子做得好、较好甚至只有进步的事情。

规则的改变容易,规则意识的培养却难,唯有大家皆遵循规则、尊崇规则、敬畏规则,让规则意识融入每个人的血脉,才能形成人人守规则的空间。

来源:据北京晚报、信息时报、大连晚报、南宁日报、浙江在线、北晚新视觉等综合

责任编辑:薛鑫(QL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