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书店,书香应胜喧嚣

2019-05-24 08:3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早先,人们去书店目的很明确:买书或者看书。

不知道何时,多了种网红书店,让书店格局发生了变化。世界读书日前夕,媒体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网红书店进行了调查,发现真正能够给网红书店带来效益的,并非卖书,而是旅游打卡,人们纷纷拥到网红书店去拍照留影,发个朋友圈。

书店能成网红,都是有自己创意的。

这些书店一改传统书店的模样,装修越来越豪华,设计越来越前卫,甚至出现了不少概念化的书店,如咖啡书店餐饮书店景区书店宾馆书店。值得一说的是一家书店类型的宾馆,打造了一个可以睡着读书的地方,到这里读书的人并不多,多的是感受在书店睡觉感觉的人,生意倒是不错。

对于网红书店的创办者来说,能够成为旅游打卡的地点,实现了效益提升,自然是乐得合不拢嘴的。但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的是,这些网红书店还能算是书店吗?会不会只是种了别人的地,实际上却荒废了自己家的田?

一摞摞的书籍,一本本的作品,成为网红书店的文化摆设。一方面,网红书店走红是件好事,起码可以让人们意识到书店和书籍的存在。但是,我想网红书店首先应该是书店,知道我是谁为了谁。在成为网红之后,更需要做的事情,是借助名气搞好主业,让阅读方式多元化,让书籍销售再走高。

遗憾的是,一些网红书店已经忘记了初心,一味地为红而红,走红之后,俨然成了旅游景点,依靠旅游和拍照赚起了钱。收入固然是提高了,却没有发挥书店的作用,书店里少了正常的宁静阅读,一片美景喧嚣之下,丢失了书香。

总而言之,把自己家的田踏踏实实种好,才是生存有道。网红书店不能只靠旅游赚钱。书店的本质就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卖书的地方。切莫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新华书店总店建“四力”基地

2019-05-24 08:37 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5日,新华书店总店党委与香河县委共建四力教育活动基地启动仪式在河北省香河县举行。双方将发挥中央文化企业与地方优势,共同制定地方文化产业规划,联手打造1-2个文化产业项目,扎实开展四力教育实践活动,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锻造高素质队伍,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和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新华书店是中国1937年在延安创建并领导的红色文化企业。近年来,新华书店总店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开放合作,形成了新华文创科技园、新华书店网上商城、全国大中专教材网络采选系统、国际文化传播平台、新华+文创产业研发与推广平台、新华资本运营平台的一园区五平台的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毛艳琴

“孩子王”朱秀云的爱心读书屋

2019-05-24 10:29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兴街39号住宅楼,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楼的外部和内部都显得十分老旧。然而在这栋住宅楼内,有一个办了23年的朱秀云爱心读书屋,伴着一代又一代孩子快乐成长。朱秀云从50多岁起就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孩子王,如今她已经75岁。她的57平方米阵地走出了1000多名孩子,这些孩子在感受到爱和温暖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一个普通员博大的胸襟。

我1944年出生,年龄越来越大了,前几天我儿子对我说,妈妈,你这个书屋就别干了,要不找个接替你的人,你到我们身边好能照顾你。5月14日,见到来书屋采访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朱秀云说起儿子的建议时,当着儿子的面顿时哭成了泪人。这个书屋凝结着我20多年的感情,同时也是1000多个孩子的精神家园,我哪能不办下去呢?

小阵地里的大守望

1991年,因为在工作中受伤,朱秀云提前退休了。因为是一名老党员,她被南岗区沙曼社区任命为第八党支部书记。在工作期间,她发现一些居民家的孩子没有人看管,缺乏传统的文化教育。后来随着网络的兴起,一些受教育程度不高,还有离异家庭的孩子、孤儿等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原来我们这片居民都住地房,环境很艰苦,直到1994年,动迁后住上了楼房。朱秀云发动居民找来砖石,在小区内的一处空地上砌上了一个底座,又找到施工单位立起了旗杆。就这样,每逢重大节假日,朱秀云都在小区内带领孩子们升国旗。每次都有50多个孩子参加,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

朱秀云还发现,不少孩子放学后没有学习的地方,也没有课外书可读。由于老伴过早地去世,于是,她回到家和儿子商量,能否把家中变成一个读书屋。得到了儿子的支持后,朱秀云找人把厨房挪到了阳台上。

1996年6月,朱秀云的免费读书屋正式营业,狭小的房间里,每天来学习读书的孩子挤满了屋子。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知识,朱秀云还找到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每天到书屋来,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平时组织孩子们写散文、诗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为一名员,我就觉得,应该实实在在为社会做一点事。那时朱秀云家地处城乡接合部,疏于教育孩子的家长很多,部分孩子逃学、乱打乱闹,甚至抽烟喝酒。朱秀云心想,不管想什么办法,不能让这些孩子走向犯罪道路,一定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没有吃的你就到我家给你改善伙食,没有住的地方你就到我家来住,平时没有地方去你就在我家学习、看书。赵博(化名)从小失去父母,最后由姑姑一家抚养。2001年,赵博迷恋上了上网,常常整夜泡在网吧里。朱秀云知道后,发动志愿者多次从网吧里把他叫出来,并告诉他:只要你好好学习,过年还给你压岁钱。

后来,赵博上了初中,因为没有钱,他每天从这个同学的饭盒吃一口、那个同学的饭盒吃一口。朱秀云听说后,主动和社区联系,为赵博办理了低保。那时候低保一个月200元钱,我让社区每个月给他姑家交100元,另100元让学校每天给他发2元钱吃饭,剩下的作为学费等花销。就这样,赵博得以完成了初中学业。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每每说起朱秀云爱心读书屋,他总是满含感激地流下热泪。

小磊(化名)从小父母离异,没有人照看他,朱秀云把他叫到书屋里学习,让他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后来,小磊参军入伍,并在部队光荣地入了党,回到地方后分配了工作。小云(化名)是一个女生,也是孤儿,经常在班级里打架,同学们都很怕她。朱秀云把她叫到书屋来,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学习,这让小云的思想转变很大。如今,小云在上海做服装生意,事业有成。

唯愿将爱传递下去

书屋的爱心志愿者每天都一对一辅导孩子们学习,现在有7个孩子在这里。朱秀云介绍说,这些大学生文化功底好、个人素质高,孩子们愿意跟着他们学习。杨晨(化名)今年8岁,由于妈妈在外地打工,爸爸开出租车,平时照看他的重任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有些功课却辅导不了。自从一个多月前来到书屋后,他逐渐爱上了学习。

12岁的阳阳(化名)和8岁的光光(化名)是一对表兄妹,和朱秀云住在一栋楼,每到放学和节假日,他们经常手拉手走进朱秀云爱心读书屋一起学习、读书。

2009年,朱秀云的儿子准备结婚,这让朱秀云失眠了好几天。这个57平方米的房子是她唯一的住处,如果儿子成家,就意味着这个书屋要黄了。后来,朱秀云了解到,儿媳妇家还有空闲的房子,于是就做通了他们的工作,小两口到儿媳妇家去住,把书屋给保住了。

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一些孩子放学后没有人接,有专门的老师看着写作业;而且社会上有专业的课后辅导班,一个月也就二三百元。朱秀云对记者说,尽管一分钱不收,来她书屋里学习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孩子。

记者了解到,近日,黑龙江出版集团所属东北数字出版传媒公司,在其运营的龙版阅读微信公众平台组织社会各界向朱秀云爱心读书屋捐赠了100多册图书,这项活动将持续开展下去,目前书屋内图书达到3000多册。

从1996年至今的23年间,朱秀云获得了全国铁路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50多项荣誉。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秀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爱心读书屋办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感受爱、传递爱。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张席贵

“文艺客厅”城市和家该有的“腔调”

2019-04-18 09:39 中国文化报

  不跳舞的人也可以秒变舞林高手?戴上传感器,跟着教学简单跳几段舞蹈,体验者体态优美、变幻多姿的舞蹈视频就真实呈现,还可以下载到手机,发送朋友圈。近日,在2019年中国(宁波)特色文化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宁波文博会)的一人一艺·文艺客厅展区内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市民在AI学舞前排起了长队,纷纷体验这项AI技术与舞蹈教学完美结合的新科技。

一人一艺·文艺客厅是宁波市文化馆在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过程中的又一个创新性落地实践项目,以艺术进万家的理念为核心构建起文艺客厅的基础概念和服务体系,延伸出展示区、体验区和会客区三大板块构架和艺术会客、云货架、数字体验、技能互动、文创衍生五大可复制标准模块,将文化产品服务和文艺空间设计有机融合起来,通过家一般的舒适和亲近感,营造集艺术作品陈列、艺术活动沙龙、艺术科技于一身的厅堂生活样态,构建出文艺范,青春派的文艺空间范本,呈现宁波独特的城市腔调。

文艺客厅:一人一艺的空间范本

客厅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生活空间,艺术进客厅,将艺术装点客厅,让客厅彰显文艺,是一人一艺首先提出、自始力推的艺术普及方式。如何将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文创产品装点市民客厅、融入百姓生活,进而激发大众学艺术、爱艺术的热情和兴趣,此次在宁波文博会上一人一艺·文艺客厅向观展者进行了生动诠释。

宁波市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自2016年全面实施以来,创新性地提出了全民艺术知识普及、全民艺术欣赏普及、全民艺术技能普及和全民艺术活动普及4个主要任务和中小学生艺术普及、特殊群体扶持两个专项任务,构建起全民艺术普及的4+2内容体系。就像是宁波一人一艺提出的响亮口号拥抱艺术,美好生活,随着这个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宁波市民知晓与喜爱,大家也日益真切地体会到一人一艺给城市艺术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此次,宁波市文化馆遵照宁波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的部署和要求,采撷3年来一人一艺这一全国首创的文化品牌在深入民心的实事工程推进中的精粹和精彩,在2019宁波文博会上整体亮相,全新创意推出的一人一艺·文艺客厅更是以全国首个城市艺术普及空间样板的姿态予以呈现。

整个文艺客厅的打造始终贯穿文艺范,青春派的主题,致力于打造一个去边界化、去类型化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整个展区由体验区、展示区和会客区三大板块组成,包含艺术会客、云货架、数字体验、技能互动、文创衍生五大可复制标准模块。

一人一艺·文艺客厅是新时期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探索与尝试,通过现代性的设计、品牌化的包装,将产品和空间融合起来,旨在打造一个展示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的文化空间,体现宁波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加快全民艺术普及建设,带动产业转化、融合,促进宁波文化产业繁荣和名城名都建设,构建一个文艺范,青春派的宁波文艺空间范本,向大众传递艺术进万家的理念和方式,也向大家呈现浸润着文化艺术的宁波该有的腔调,让一人一艺真正走进一家一室。

生活文艺范,你我青春派

这些产品组合非常的有创意。现在的家庭装修与摆设都是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客厅中能有几件这样的东西就很有艺术范了。专程从杭州前来参观的贾女士与工作人员聊了起来。一人一艺·文艺客厅在区域设置上分为体验区、展示区和会客区,随处可见将文艺气息带入客厅的精致文创产品,众多的市民被吸引,纷纷驻足欣赏。

艺术体验区,将艺术与最前沿的数字科技结合,观众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艺术项目进行体验和学习。其中包含3个常态数字化体验,让观众体验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客厅内感受多维立体的文艺范,青春派。

一人一艺云平台多场景呈现了艺术普及系列数字化终端设备,让线下与线上相结合、阵地与流动双推动,有重点推介课程智能分解、慕课空间,更有4K超清大屏带来的艺术视觉盛宴。iartschool爱艺术+作为宁波市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建设项目的代表,为广大市民和文化艺术爱好者带来多维立体的在线艺术学习体验,观众可以在线参与技能学习,与艺术名家面对面。YOOWIA智慧舞蹈,则是一种体验艺术与科技智能相结合的新产品,它能够精准捕捉舞蹈动作并用AI技术将其与标准动作进行比对,利用大数据为学习者提供真实、多样的建议。

艺术展示区,200余家艺术联盟机构和30余家空间联盟成员参展亮相,现场展出500多件艺术精品力作,更有160余种在线艺术文创产品、艺术培训课程供观众自主选择。观众在欣赏完毕后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带回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有腔调的文艺客厅。

此次展会邀请了101位宁波文艺大咖、文艺青年,畅谈对于艺术生活的见解和体会,制作了一本精美的《艺见—宁波城市生活的101个方式》读本,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中来,让宁波的城市文艺氛围更加浓烈。常态化数字艺术云货架收集并整合了160余家艺术联盟机构的内容,植入其艺术文创产品、艺术教育课程产品信息的二维码及购买入口,观众可以自主选择相关产品浏览产品信息并进行购买。还有多个本土文创设计团队出品的艺术衍生品,遍布文艺客厅的各个角落,目之所及皆是惊喜。

艺术会客区,作为文艺客厅的主要区域,在连续3天的展会期间共举行了9个主题活动和2个常态互动,让每一个到场的观众都有宾至如归的舒适感,享受到这里特有的文艺范,青春派。

一人一艺主题剧以夸张的艺术形式,描述普通市民因一人一艺而接触艺术,经由多种活动学习从而深入了解并热爱艺术,带动现场观众深入体验,感受艺术带来的疗愈效果。黑可猫少儿街舞团的孩子们带来酷炫的街舞表演,不仅萌态可掬,更释放出童真和活力。专注于独立音乐演出的城门口音乐房子(CMK)带来的平凡人演唱会,把满满的音乐希望注入文博会现场。城门口还借助文艺客厅的平台,发布了一人一艺造乐计划,包含平凡人演唱会、演奏会以及原创音乐人作品发布等活动内容,更号召大家加入声音的颜色关注听障儿童的公益行动,用音乐传递城市温度。

此外,不间断推出的田蕴章泼墨书法秀、小小茶艺师、生活四艺展、植物拼贴画和复刻美好生活照片互动等活动,让文艺客厅内人气爆棚,看点十足。

名家对话:书画进客厅

没想到,客厅里一张看似简单的画还有这么多讲究,艺术家的视角也让我们开了眼界。在现场聆听名家对话活动的胡先生感叹道。本次宁波文博会上,一人一艺·文艺客厅还邀请了徐仲偶、陈亚非、韩培生、林海勇、葛晓弘、陈滨、龚建军、狄智奋、吴威、邬国宝等多位宁波书画领域重量级艺术家做客现场,围绕书画进客厅的话题,以现场对话的方式,分享他们对城市艺术发展与艺术生活普及的思考,探讨以书画为媒助力一人一艺·文艺客厅建设,更为普通市民的艺术鉴赏需求现场支招。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杨劲对一人一艺发起的书画进客厅活动十分关注,他首先向艺术家们呼吁:这个城市既要有速度,还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和柔软度。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艺术家去引导,把艺术到带入生活中来。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徐仲偶谈起他曾在法国感受到的诗意生活,认为艺术就是要帮助人们在压力中减负,艺术进客厅是为生活增值。油画家韩培生觉得书画进客厅的重点是提升市民的美学观念,让老百姓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得到提高,才能让宁波这座商业城市更有艺术味道。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狄智奋,对文艺客厅的小小舞台发挥的独特作用感到很是欣慰,认为这里是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方见证。她谈到自己作为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责任,思考如何通过教育的手段使艺术得到提升。浙江省钱江书法研究会副会长葛晓弘觉得艺术进万家是一种对美的宽度与广度的思考,家里的客厅应该是欣赏美的空间,也是艺术家获得知音的方式之一。

对话的最后,宁波市文化馆馆长林红介绍,让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都能知晓艺术、欣赏艺术,正是全民艺术普及的最终目的。为此,一人一艺在全宁波实施了展览进场站戏曲进校园文艺进客厅等十进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受众覆盖面,提升了艺术普及率。将一人一艺以文艺客厅的形式来呈现,更重要的是把艺术家们请进文艺客厅,让他们把艺术作品和美学意识带入千家万户,让城市和家庭空间真正艺术起来。

厅外有厅:甬上风华醉嘉宾

一人一艺·文艺客厅在文博会展馆内吸睛力十足,而展会期间一人一艺输出的另一场精品展演更是让国内外嘉宾拍手叫好。

通过精心策划与排演,一场集宁波非遗精品之大成的甬上风华非遗汇展演火爆推出。展演共涵盖宁波10个区县(市)22个非遗项目,近350名民间艺人参加,邀请到了多位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登台。如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甬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锦文,唱新闻国家级传承人叶胜建,宁海狮舞省级传承人陈昌福,内家拳掌门人夏宝峰等,涉及甬剧、唱新闻、奉化布龙、木偶摔跤等多类非遗瑰宝,是宁波优秀非遗项目在现代化舞台舞美视觉包装下的华丽展示。展演一经推出,即受到全城市民热捧,2000余张门票线上预售秒光。

一人一艺·文艺客厅的空间表达是多方位的,围绕展演活动,文艺客厅还带着非遗的衍生品走近了各位观众。在剧院大厅内搭建的客厅内,非遗精品摄影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宁波国家级、省级非遗的保护成果,通过乡愁萦绕的光影,感受三江非遗魅力。网红温故小车,现场售卖金银彩绣、虎头鞋、中国结等非遗周边,让观众重新触摸宁波历史的温度。演出现场还限量派送非遗文创产品——文博会吉祥物宁波小知,将传统手工艺带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传递了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

实体落地:可复制、易推广、多样态

短短3天的2019宁波文博会,一人一艺不失时机地植入了自己的文化标识和品牌。文艺客厅内接待参展观众近万名,一人一艺云平台活动期间新增访问量5.8万人次,参展商达成意向合作金额100余万元。最重要的是,宁波市文化馆将酝酿许久的文艺客厅实体化推出,通过空间、实物的搭建和展示,让大众真实地触摸文化、感受艺术、感受美好生活的温馨。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张爱琴表示,一人一艺·文艺客厅并不是单纯为参展而搭建的临时展位,而是借文博会这个平台,通过现代设计及品牌化的包装手段,搭建一个新型城市文化样板空间,以此来展现和推介宁波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及文化特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等。早在3年前,与社会联盟机构和空间联盟达成合作时,一人一艺已经在尝试拓展和实践空间化的服务方式,并在一部分艺术联盟单位中进行了活动、展览、产品等单体合作,重点吸引中青年群体关注艺术、走近艺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说,文艺客厅的雏形早已出现,其样式和功能已经在一人一艺的空间联盟主体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普及作用。

2019宁波文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使得文艺客厅得以精确化和实体化,更将全民艺术普及的成果具象化呈现。从分散的社会联盟,到具象的文艺客厅,一人一艺又走出了创新而坚实的一步。宁波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也十分关注这一新的尝试,并建议要根据实际需求精准定位,让文艺客厅的板块、模式和内容标准化,展现形式多样态,达到可复制、易推广的目的,这样才能惠及更多百姓。一人一艺也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服务的手段如何在文艺客厅内实现,带给市民朋友不一样的智能体验。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宁波的大街小巷就会出现这样一座座个性鲜明、艺术浓厚的文艺客厅,成为城市文化引人驻足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郑志玥 王绍东

丝路青年汇聚北京

2019-04-18 09:39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由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丝路青年梦想汇举行,近400名丝路青年代表齐聚北京。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热情参与,特别是青年人要加强交流,增加信任,心灵互通。此次活动通过演讲、演唱、摄影、沙画、电竞等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引领青年人沿着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方向,放飞青春梦想,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年人的力量。

与会青年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时,这一平台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影响。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张靖雯

再见了 武侠

2019-04-19 08:01 北京青年报

  ◎捉刀人

2019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出了致敬金庸的单元,看一下片单,《笑傲江湖》系列、《东邪西毒》《东成西就》……你会发现一个很尴尬的事实:这些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作品。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武侠电影,这些年早已销声匿迹。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早在金庸大侠去世前,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早已死掉很久了。

《功夫》之后再无功夫

有《武侠》时已无武侠

翻翻这些年的中国电影,你会发现,根本没有武侠电影。

《绣春刀》里没有武侠,只有官场;《神探狄仁杰》里没有武侠,只有宫斗;《龙门飞甲》里没有武侠,只有厂花;《奇门遁甲》和《武林怪兽》,我们可以看到编剧们对老港片的如数家珍,但最终的效果却完全无法复制当年港片的形与魂;《三少爷的剑》曾经是笔者最寄予厚望的一部,然而,徐克加尔冬升,依然无法挽救武侠电影。

反而是从来没有拍过武侠片的李安,当年一部《卧虎藏龙》让武侠电影走上中国巅峰,从此之后,再没有一部武侠电影能够复制它的经典;反而是一直在搞笑的周星驰,当年一部《功夫》吹响了功夫电影的集结号,从此之后,再没有一部功夫片能够让我们如此荡气回肠。

中国电影人也不是没有过尝试。比如《太极》,冯德伦把武侠和漫画嫁接在一起,甚至加入了蒸汽朋克的元素,然而可惜的是,故事的拖沓,使得这一尝试止步于第二集,挖得一手好坑之后无法再填;比如《四大名捕》,用超级英雄的方法去改造武侠小说,不失为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典范,然而,最高分5.1的三部曲,证明观众对这种改造并不买账。

没落甚至崩坏,是武侠电影如今的困境,技术更好了,声光电效果更华丽了……但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其实说白了就一件事:武侠电影的土壤已经不在,武侠电影的魂已经死掉。

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正是中国电影人与世界接轨的时代,中国电影人的反思和反叛,学习和融合,造就了武侠电影的一统天下。举个例子,当年徐克拍《黄飞鸿》系列,开始请的武指是刘家良,徐克希望黄飞鸿跳起来踢无影脚,刘家良就大为不屑,说:这样的电影放出去,我们洪拳十万弟子都会笑死。徐克直接怼回去:我的电影不是拍给十万洪拳弟子看的,是拍给全世界几亿人看的。

不只导演,演员和武术指导也是如此。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是以咏春拳为武学核心,拳击、剑击为进化元素,再将他所有曾接触过的武术,跆拳道、柔道、泰拳、角力、法国腿击术等融为一体;成龙电影里的很多镜头,汲取了默片时代的著名场面,不管是巴斯特·基顿还是查理·卓别林,都是成龙的灵感来源;甄子丹中后期的电影作品,不管是《杀破狼》还是《导火线》,都创新性地将巴西柔术甚至跑酷元素融入到动作之中。

武侠电影里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层出不穷的花样,是建立在这种开放的态度与激情的创作上。然而可惜的是,这些年来,中国电影人的想象力反而萎缩了。

他人或余悲

亲戚亦已歌

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里,鲁迅先生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但在武侠电影这里,却是反过来,他人或余悲,亲戚亦已歌。

在韩剧《请回答1988》里,第一集第一个镜头,就是《倩女幽魂》里的王祖贤。韩国人至今承认香港电影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里的制霸地位;2006年的韩国电影《青春漫画》,你的微信表情包里,一定有过这样一个表情:小男孩把脸画得跟鬼一样埋在书后面,猛地回头,把邻座正在哭泣的小女孩逗得破涕而笑——就出自这部电影,而电影里面权相佑的锅盖头,就来源于这个角色是成龙的铁杆影迷;2019年刷新韩国影史票房新纪录的《极限职业》,开篇第一个大场面,就是警察抓毒虫引发的街头轿车13连撞,这个桥段原封不动地抄袭了洪金宝1983年的《奇谋妙计五福星》,但当年却是50连撞,《极限职业》抄得不过是皮毛而已。但当《极限职业》结尾,一场盘肠大战结束之后,五个警察瘫坐在沙发上,《当年情》的歌声响起时,年轻一点的观众甚至不知道如笔者这般的港片迷为什么哭得肝肠寸断,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个镜头一比一还原了《英雄本色2》的endingpose。

我们的隔壁日本,同样被武侠电影征服,从李小龙到袁小田再到成龙,他们的形象出现在无数游戏里面,成龙的《醉拳》直接催生了《龙珠》《乱马1/2》两部漫画,将整个日本漫画带入格斗时代;《火影忍者》里面,宇智波佐助的一些动作,原封不动地照搬了成龙的电影;著名武术指导谷垣健治在采访中公开说:我入这行完全是因为成龙。而他更是在甄子丹的武指团队里,学到了一身的好功夫,当他学成回国后,凭借《浪客剑心》系列,将整个日本电影里的动作场面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好莱坞同样如此,《黑客帝国》里的功夫场面,让整个好莱坞为之哗然,而这不过是袁和平的牛刀小试;电影界的天才昆汀·塔伦蒂诺,更是将香港电影视为他的灵感来源之一,所以他在《杀死比尔》里让乌玛·瑟曼穿上一身黄色运动服,就是为了向李小龙致敬。说到这里,给大家再普及一个小常识:李小龙是真正把中国武术引向西方的人,但他的电影并不是第一个国际放映的中国功夫片。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中国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成为1973年全球十大卖座电影之一。而昆汀当年拍《杀死比尔2》时,更是盛情邀请《天下第一拳》的主演之一罗烈来出演白眉,可惜罗烈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婉拒了这一邀约。昆汀今年的《好莱坞往事》,更是让李小龙在电影中直接出镜,再次体现了此公对香港电影的迷影情结。

令人遗憾和惋惜的是,笔者列举的这一切,都是别人在珍重我们的电影,都是别人在研究并发扬光大我们的好东西,但我们自己,似乎早已把这些抛下了。

所谓致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已经不在。武侠电影还需不需要存在?未来武侠电影还会不会重生?这是中国电影人和观众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中国科幻电影与“想象力消费”时代登临

2019-04-19 08:02 北京青年报

  ◎陈旭光

今年春节档两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无疑是国人目光聚焦所在,其搅动的兴奋与热潮仍久久未散去。而《流浪地球》又出现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的放映片单中,重新回顾与分析一下这两部科幻电影,仍有必要。作为反映一个民族精神的镜像寓言,《流浪地球》有着更为微妙的文化症候性,汇聚、映射、升华了表征时代精神的话题和种种中国梦。

当然,《流浪地球》的现象级成功与观众对第一部硬科幻大片的新鲜、好奇、宽容,对电影中充满的中国元素、中国人救地球等主题激发的民族热情也有着很大的艺术之外的因素。不难发现,电影除了世界观与中国元素外,在英雄成长、救护亲人的情节模式和人物关系,尤其是灾难性的科幻画面等方面,还是非常好莱坞的。也许可以说,是好莱坞科幻大片培养了今天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流浪地球》的观众。

从电影形态、类型上说,《流浪地球》是一种美式科幻大片。

在我看来,《疯狂外星人》才是真正的中式科幻。《疯狂外星人》也许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它是非常中国也非常当下非常现实的电影,也是宁浩以自己的作者电影风格,以对中国现实的体认为准绳,以好莱坞科幻片的剧情模式和宏大场面为反讽对象的黑色幽默喜剧。

《疯狂外星人》具有美式科幻电影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意义,也许预示了科幻与当下现实,与喜剧结合的可能性,为一种新的喜剧亚类型或科幻亚类型昭示了一个方向。

这两部不同形态的电影还引发我们关于电影工业,电影工业美学的思考。

《流浪地球》更是以其工业化成绩掀起新一轮对于电影工业体系建构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建构的热潮。

从工业美学的角度看,电影工业美学形态可以按投资规模、制作宣发成本、受众定位等的不同区分为重工业美学中度工业美学轻度工业美学。《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各自的创作构思、价值定位、生产运作,以及结果,都各有不同,值得总结。

作为重工业美学的《流浪地球》有巨大的投资、超强的匹配、完整的工业流程,打造了宏大的场面,创造了惊人的票房,其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代表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和国家文化现象建构的努力。它是近几年中国电影界呼唤和期待已久的体现电影工业化程度的一个高峰,也为电影工业美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案例。

大体而言,《流浪地球》高度的工业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投入资金的保障。小作坊式的小打小闹无法支撑《流浪地球》工业化的要求。其二,制作的难度和质量,技术的高新、尖端、前沿。据相关统计,《流浪地球》使用了8座摄影棚,置景车间加工制作了1万多件道具,置景延展面积近10万平方米,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等都是实景搭建,摄制组历经15个月的设计、绘制、规划和搭建工作。其三,投入人数之多,整个制作时间之长。《流浪地球》的制作团队多达7000多来自不同的国家,从事不同职业的员工。如何让这些人在两年时间内通力协作,完成制作,其工业化管理组织难度可想而知。其四,《流浪地球》没有使用流量明星,这就大大改变了原来在演员片酬花费甚巨而压缩电影制作成本的状况,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导演郭帆对《流浪地球》的工业化制作和管理体味颇深并身体力行。他曾说:钱并不是工业化的标准,一整套分工明确的专业流程才是。他曾表示电影的工业化就是对电影创作的管理。我经常和组里人形容说现场不要创意,现场就是施工队。在这个就像是施工队的团队里,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是计划、时间、管理,怎么样安排、统筹这么多的项目。

《疯狂外星人》则属于中度工业美学。宁浩对于自己做中等规模资本投资和工业化程度的电影有清醒的认知。他从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到后来的《无人区》《心花路放》等,驾轻就熟的就是中小成本电影制作道路。他曾表示,从战略上讲,我是希望做中型成本的电影。中型成本是最能满足投资老板的,钱花得掉,赚得回来。

宁浩清醒自觉的中度工业美学原则意识,使他自觉地不是在画面造型、场面规模、视听效果等方面求胜,而是尽量接上中国当下社会现实的地气,并在故事叙述、剧作打磨、现实思考与人性考量等方面下功夫,这也使得《疯狂外星人》这部号称科幻、改编自刘慈欣的电影显得颇为土气,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装扮、造型、场面设计等。

宁浩对《疯狂外星人》的某种超越于商业电影之上的作者性、思想性、接地气性的追求颇为自觉。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宁浩表达了对商业电影的反感,明确宣称我从来都不是商业电影导演,他把《疯狂外星人》归入作者电影,强调有自己独立的态度。

在我看来,宁浩之所思所想所实践恰恰是符合电影工业美学的。他的电影的戏剧性、强情节性,以及接地气的世俗性,都证明宁浩绝不是只顾自己作者表达的艺术电影作者。事实上,他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都曾经让研究者在作简单化的艺术电影/商业电影划分时陷入窘境。但他在商业追求的众人皆醉中保持作者艺术电影的独醒,恰恰成就了他的电影商业与艺术的某种折中、调和和双赢。

《疯狂外星人》正是承续了宁浩式的黑色幽默,喜剧化反讽风格,对原著《乡村教师》进行大幅度改编,加进了其特有并专擅的接地气的生活感、世俗情怀。

当然,在商业/艺术、体制/作者的矛盾关系未能达到双赢的最佳张力时,也有可能互相牵制掣肘。在笔者看来,《疯狂外星人》的作者性还是强了一些,与贺岁档电影合家欢式的轻喜剧风格稍有违和感,可能部分观众也还不太适应那种具有后现代反讽恶搞风格又蕴含深刻的思想性的宁浩风格。如果电影在某些方面格调再高一些,某些底层恶俗再少一点,或者从电影工业美学的角度说,宁浩的作者性再加以适当控制的话,影片的票房成绩应该更好。无论如何,虽然宁浩的解构、调侃的喜剧美学未能获得满堂彩,但影片昭示了科幻电影发展的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新方向。

当下,网生代观众与架空历史、超越现实、放纵想象力的互联网新媒体,与拟像化类像化的新世界是同体共生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对于中国电影尤为需要。而中国主流青少年观众对想象力消费的需求空间则是巨大的。

《流浪地球》与《疯狂外星人》为中国科幻电影两种可能性发展路向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也为电影工业美学的分层和多样化,提供了有力鲜活的支撑与分析案例,并共同引领或预示着一个想象力消费时代之登临。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中国电影的“600亿”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2019-04-19 08:21 北京商报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如火如荼地举办了数百场活动,来自各个领域、不同国家的电影人齐聚一堂,共享当下的电影盛宴。然而,在20年前,想必没有人会想到,曾经全年票房还不到9亿元的中国电影市场,在20年后的今天,竟然能达到年票房超600亿元规模,甚至单部影片的票房便能达到此前的全年水平,最高则能冲至56.83亿元,而票房破10亿元的上映影片也已达到62部。对此,北京商报联合猫眼电影共同发布大数据,用最直接的数字向人们描述中国电影的600亿蝶变。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徐谓礼文书:填补宋史研究空白

2019-05-24 08:06 光明日报

  从2005年被盗掘出土,到2012年被武义公安机关悉数追回,再到如今被悉心珍藏,由地下重见天日已有14年之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国宝南宋徐谓礼文书,5月24日,在浙江省武义县正式开馆的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展出。

宦海浮沉三十载,文书穿越八百年。系统的宋代纸质文书,首次见于墓葬出土,徐谓礼文书完整记录了一个普通官员从低层到中层、从地方到中央再从中央到地方的仕宦履历和官场百态,为我们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官僚制度、政务运作和社会风情,填补了宋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史上最完整的南宋干部档案

徐谓礼文书共计17卷,各卷长度不一,共计长3220厘米,宽约39.5厘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等多年前就对徐谓礼文书进行了鉴定。

从已有研究来看,徐谓礼文书分为告身、敕黄、印纸三种类型。其中,告身10道,敕黄11道,印纸批书80则,共4万余字。字迹工整,几乎没有涂改过的痕迹。

文书包括三方面:录白告身录白敕黄与录白印纸。

宋代官制,确定官员身份的基本要素有两个,阶官和差遣。阶官是标志其官位级别高低的名号,差遣标志其实际掌管事务的职位。用现在的话说,阶官相当于干部的行政级别,好比现代的科级、处级,差遣则是具体的职务,好比现在的科长、局长。

告身,就是官员阶官的任命状,由三省宰执签署。敕黄,即官员的差遣委任状,由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签发,用黄色绫纸书写,故而得名。

印纸,则可以理解为官员的业绩考核表。当时,官员上任,由上级部门颁给一张印纸,记录着该官员任内的考核内容(称为考课),作为日后考核的依据。

录白可以理解为副本,因此,徐谓礼文书其实并非原件。出于上交有关部门或官员本人存底等需要,宋代规定须由合法的书铺来抄录告身敕黄与印纸。书铺抄录后,需要在录白上加盖签章。有关部门经校对原件,该录白视为官文书的有效副本。

根据文书的内容,可以描绘出徐谓礼一生仕宦的形迹图。徐谓礼文书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史上前所未有的文献大发现。

徐谓礼文书,其实就是一部南宋升迁记,完整记录了徐谓礼入仕后,从九品升到六品,三十年间的仕途历程。郑嘉励介绍,包括什么时候任什么职务,分管什么工作,在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受到了哪些惩罚和表扬等。

徐谓礼到底是何许人

关于徐谓礼生平事迹的存世资料极少,墓葬清理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徐谓礼与夫人林氏的两通墓志。其中林氏的墓志非常完整,徐谓礼的墓志则被盗墓贼击碎,但拼凑起来后仍然可读。墓志记录了徐谓礼的生平、世系、历官、生卒年等。

从徐谓礼文书和墓志等史料的研究中可知,徐谓礼(1202—1254)出生于武义望族徐氏家族。根据出土的《徐谓礼圹志》残文记载,徐谓礼出生于公元1202年,卒于1254年,与南宋奸臣贾似道同时代,还和他有点姻亲关系。徐谓礼本人并不出名,但他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父亲徐邦宪。

徐邦宪,光宗绍熙四年(1193)参加科举考试,为礼部第一名,即省元,当过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宋史》有传。

此外,徐谓礼的不少亲戚都很有名气。根据《武川徐学氏宗谱》记载,他的舅父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文学家陈亮,而他的夫人则是南宋名臣林大中的曾孙女。

徐谓礼在世时当过最大的官,是现今上饶市的市长。实际上,他最后的任命是提举福建市舶兼知泉州,泉州的长官。这是个重要的岗位,泉州当时是世界性的贸易大港,很可惜,徐谓礼还没正式上任,就因病去世了。

专家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根据《宋史·牟子才传》记载,徐谓礼在刚当上上饶市市长时,因为清理土地证和纳税证明时简单粗暴,造成当地饥民聚众闹事,被宋代著名学者牟子才向皇帝告了一状。皇帝因此降了徐谓礼的官级。但徐谓礼文书中,事实却恰恰相反,徐谓礼在做上饶市市长时,不仅没有降过级,还因为职事修举,推赏转官,升了一级。

徐谓礼文书到底有多大价值

2011年12月29日,也就是13卷徐谓礼文书被追缴回来的第二天,浙江省文物鉴定中心的一纸鉴定书,震惊了所有人。参与鉴定的专家认为,徐谓礼文书为我国自民国新史学创立以来首次在墓葬中发现的宋代文书,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

2012年11月8日至10日,一场关于这件宋史奇卷的学术研讨会在武义举行。40多位专家从各地赶来。

看到真迹,非常震惊。河南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宋代官员选任制度研究的教授苗书梅,20年前就曾出版过《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一书。她说:徐谓礼文书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官员的当官历程,现存历史文献中没有这样的东西,可以推动学界对宋代职官制度在任用、升降、俸禄等每个环节细化过程的研究。

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认为:徐谓礼文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体现了政令运行的实际状态,透露了运行的细节。以往的研究都是从规定出发,实际怎么操作并不清楚,徐谓礼文书非常详尽地展现了运行中的制度。

这好像从桥的这头到那头,以往就说走过去了,并不具体,徐谓礼文书相当于告诉你桥是怎么搭起来的,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过去的。这个记录在目前是独一无二的。邓小南说,通过文书,可以观察到宋代官僚制度的基本情况。在现在的干部体系里,对干部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徐谓礼文书让我们看到,宋代对一个地方官员是怎么样进行考核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有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南宋一朝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灿然可观,影响深远。

徐谓礼文书揭示的文官政治,是南宋典章制度的核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邓小南认为:文书的出现,为宋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包伟民教授说:元代以前,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纸质文书,这是第一份。它没有经过任何修饰和改动,完全真实。

值得一提的是,印纸过去只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徐谓礼文书出土后首次得见实物。

印纸是官员的档案记录与绩效考核表。官员上任,上级部门颁发一份印纸与其相随。将官员在任内的作为和表现记录在档案内,称批书,作为日后考核、升迁的依据。徐谓礼文书印纸的内容包括徐谓礼当官期间所有的考核表格、为亲友所写的各类保状,包括官阶升迁、被委任差遣、治绩考核、发放俸禄、其母过世时依制丁忧守丧等极为丰富的内容,合计80则,共13卷,完整地记录了一个南宋官员任职中的考课、保状、档案之全貌,也是研究南宋政务实际运作的绝佳材料。

为何能保存近800年而不腐烂

近100平方米的空间里,昏暗的灯光下,10多卷文书整齐有序地摊开摆放在恒温恒湿的展示柜里。虽然纸张由于年代久远有些发黄发黑,但字迹清晰,纸质上乘。

展览馆馆长傅毅强介绍:这些柜子,一天24小时温度始终控制在22℃(±2℃),湿度在50%~55%。这样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减少文书自然损耗。2012年盗墓案被破后,文书一直卷起来保存在老博物馆的库房里,直到最近才陈列出来。

一般来说,科学发掘出土的这类文物,要进行杀菌,然后保存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之中,才不至于遭受更大的损害。而徐谓礼文书却如此神奇,深埋地下800多年,后被盗墓者挖出来保管了6年,其间还多次打开来给有意购买的买主观看,竟能保存得如此完好,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这与宋代的墓室追求密闭、坚固、深埋、防腐等特点有关。郑嘉励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其一,墓室坚固。徐谓礼墓的坚固程度,超出了专家们的想象,一般的墓根本比不上。当年发掘墓室时,需要五六人用撬棒和粗大的木棍,才能把覆盖在墓室上的石板撬开。墓穴内部,得用电钻才能凿开。换句话说,文书被盗之前,处于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之中。

其二,高超的反腐技术。徐谓礼夫妇墓室是用三合土填筑,石板密封,棺木保存完整。

三合土就是黏土、沙子、糯米浆、松香等搅拌起来,和今天的混凝土一样,能把空气隔绝在棺木外。然后,盖上石板顶,再把墓志倒扣在盖板上,再填筑封土,形成一个馒头状的坟包。

其三,文书纸张质量好。文书之所以能留存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它被卷起来之后,外面还封了一层蜡,相当于又多加了一层保护。然后置于灌满水银的棺木里。文书出土后放在盗墓贼手里五六年,基本无损,只有局部发生了霉变,这说明文书的纸张质地优良,也有力地证明了南宋时期极高的造纸水平。

如果墓室2005年没有被盗,就算再过十年一百年,文书也不会腐烂。郑嘉励表示。

经历了近800年风风雨雨,徐谓礼文书终于能以国宝的身份,在博物馆内安全栖息。而对它的研究和开发则刚刚开始。徐谓礼文书,将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严红枫 陆健

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 如何敲开国际大门

2019-05-24 08:11 北京商报

  即将在5月28日-6月1日举行的2019年京交会上,一场以让家乡与世界相连为主题的非遗专题也将拉开序幕。据了解,今年非遗专题展览位于奥林匹克庆典广场,展览分为福人福地、水墨丹青、丝路焕彩、波斯珍宝等多个展区,展示节俗、书法、绘画、古法造纸、雕版印刷、唐三彩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非遗项目50余项,和1300余种融合非遗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

近年来,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愈加焕发出巨大的传播价值和产业潜力,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走出去和文旅产业等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得尤为抢眼。传承千年的非遗要走向世界,一方面需要的是搭载科技发展的快车,加大非遗的传播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非遗技艺与文创产品相结合,让古老的非遗技艺走入寻常百姓家。

据2019年京交会非遗专题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专题将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非遗+国际,首次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意大利、伊朗参加本专题。二是非遗+生活,倡导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理念,邀请知名文创机构参加,推动非遗创意产品的展示和传播。三是非遗+科技,倡导非遗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展览非遗VR和AR的项目。

洛阳唐三彩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水旺指出,传统的非遗技艺要通过现代化的创新让全世界领略到中国非遗技艺的精湛。我们目前重点发力的是唐三彩元素的现代艺术品,通过对作品材料、釉料、烧制工艺、产品形态等方面的创新,将唐三彩文化沿着‘一带一路’传播推广到全世界。

将文化产品艺术化,艺术产品产业化,坚持自主创新,努力将文化和艺术相结合,传统与时尚相融合,民族与世界相融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所有文创从业者们的初心与目标。北京福人福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峰表示,今年京交会,福人福地将带来近千件原创民俗文创产品和专利新型榫卯结构特装展架,通过中国传统风格的展架和极具中国风产品的配合展示,引发参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全世界的人们喜欢中国文化。

除了要依托文创产品让非遗进入大众生活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非遗技艺也在积极拥抱与科技和数字技术的融合,以便更加广泛地走出去。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随着时代的更迭,一些无法适应时代的非遗项目最终被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仍有一些非遗项目可以与科技共生或是凭借科技发展散发新的光彩。对于非遗传统手工艺来说,虽然传统工艺的人工成本和速度无法与科技相比,但传统工艺依然可以与时俱进,这种与时俱进并非是把工艺变为科技,而是可以用机械生产作为其产品的一个系列,保证此类非遗技艺在拥有手工定制系列的同时还有价格相对便宜的机械生产的产品,如此一来,在既保持原有技艺的同时又能利用科学技术进行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