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双创再添两个“新物种”

2019-06-17 15:45 杭州日报

吃人工饲料的蚕宝宝,茧丝品质达国标5A级以上。记者 张之冰 摄

昨天,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布新物种,来自巴贝集团的蚕宝宝和来自杭州尚越光电的能卷曲的充电器亮相发布会。

天天新物种发布是本届全国双创活动周主办城市杭州所推出的重点活动,从6月13日到19日,来自13家科技公司的14件新物种将一一发布。新物种重点聚焦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新模式,通过这个窗口,将展示一批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

昨天发布的两个新物种,带着十足的科技范儿亮相,又有什么看点呢?

新物种1 了不起的蚕宝宝

不吃桑叶吃饲料,茧丝品质可达国标5A级

吃人工饲料的蚕宝宝,你见过吗?白白胖胖的小家伙在天天新物种发布区一亮相,就引来大批参观者的围观。

这些蚕宝宝和一般的蚕不同的是,它们吃的是玉米粉、番薯粉、桑叶粉等原料合成的人工饲料,个头更大,蚕丝品质更优。

这些蚕宝宝来自巴贝集团有限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金耀介绍,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技术突破了季节性难题,将改变只吃桑叶的传统养蚕产茧方式,蚕可以一年四季365天全天候采茧,茧丝品质达国标5A级以上。

金耀还现场算了一笔账:受桑叶产量和季节限制,过去要产1万吨鲜蚕茧,需要10万蚕农才能生产,如今在养蚕工厂里,只需要200名工人就能完成。在恒温恒湿无菌的生产车间里,蚕宝宝被置于饲养盘中,盘底铺人工饲料,蚕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据了解,巴贝集团工厂化养蚕项目系统集成了品种、饲料、生产工艺、防病体系、环境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项创新技术,创新开发了一套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常年化、可复制的现代化养蚕模式。

在展览现场,不少小朋友都啧啧称奇,甚至还有人要现场购买蚕宝宝和饲料。金耀说:通过蚕桑分离,工厂化养蚕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跨界发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新物种2 能折叠的充电器

电池厚度不到50微米,居然还能太阳能充电

外形酷似一个卷轴,轻巧而结实,方便携带、收缩自如,这款充满未来气息的产品——一体化太阳能卷轴充电器。折叠屏的手机大家见过,但卷曲的充电器,还是第一次见,发布会现场赞叹不绝。

别小瞧这款能卷起来的充电器,它集成了三项黑科技:全球最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片、独特的柔性封装材料和工艺以及全球首款太阳能快充控制电路。

其中,CIGS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片实现了5纳米的生产工艺,电池总厚度不超过50微米,仅仅是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的1/200。

这款电池就来自咱杭州企业——杭州尚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该公司董事长任宇航介绍,这款卷轴充电器或将颠覆新能源应用模式,未来可有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

数据显示,这款一体化太阳能卷轴充电器耐候性好,有良好的减震、耐磨、耐冲击等特性,在恶劣环境下也不易脆化,即使在使用3000小时后也不会发生断裂和破损。

相关专题:2019全国双创周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作者:刘金洋

创新,一切值得想象

2019-06-17 15:47 浙江在线

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一系列双创成果引人关注。 记者 魏志阳 阮西内 摄

浙江在线日讯(记者 金梁 张留)201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第二届创世技颠覆性创新榜发布会在杭州梦想小镇举办,发布了2019创世技颠覆性创新榜TOP 10和最具颠覆性潜力榜。这份榜单,对创新给生产、生活、社会关系的颠覆性变革作出了生动诠释。

一家家浙江企业为何能脱颖而出?这张榜单透出了哪些创新趋势?

创新要有颠覆性思维

颠覆性创新榜颁奖现场,浙江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骄傲地说:蚕宝宝是不是只吃桑叶?我们养的蚕,吃人工饲料也长得白白胖胖。

作为榜单发布方之一,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宇认为,颠覆性创新首先颠覆的是生产方式,让创新推动生产变革,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陌桑高科正是颠覆了五千年来未曾改变的传统养蚕模式,攻克了工厂化养蚕的世界性难题。

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所引起的生产变革,不仅激荡着传统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更是火花四射。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马兆远认为,全球产业竞争中,数据是中国创新变革的最大优势。根据赛迪预计,到2025年,基于数据快速互通成长的车联网产业,在我国的渗透率将由两年前的20%上升到98%。

总部位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嘉兴德燃动力系统有限公司,瞄准这一创新机遇,入局车联网和新能源的市场竞争。凭借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项目,这家浙企也入围了最具颠覆性创新潜力榜。

创新要服务美好生活

创新源于生活,也将用于生活。让生活便捷、美好,这是创新赋予的方向。

在颠覆性创新榜TOP 10中,贝达药业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位列其中,正是创新带来生活变革的一个缩影。

凯美纳是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的颠覆之处,在于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进口垄断。贝达药业副总裁万江说。

创新价值往往和经济社会效应成正比。自凯美纳上市以来,已惠及20余万肺癌患者,免费赠药400多万盒,市场价值超80亿元。

让生活更便捷、更美好,这是创新的终极指向。在医疗、消费、交通、支付等领域,涌现出的大量创新成果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颠覆性潜力榜中,浙江的诺尔康人工视网膜系统、北京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安徽的超薄信息显示玻璃等创新技术,正是深耕于某个生活领域做精做细的成果。

宋宇在发布颠覆性创新榜单时,特别点名了城市大脑。去年底,杭州城市大脑综合版升级上线,从此前单一的交通领域扩展至城管、卫健、旅游、环保、警务等领域,让城市治理更精细、市民生活更便利。

创新要打破产业边界

浙大网新IN-Edge分布式AI系统入选颠覆创新榜TOP10,海康威视AI能力开放平台、杭州安恒大数据智能安全平台和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生物传感器平台入围颠覆性创新潜力榜……这些浙企都呈现出了同一个创新方向:万物互联。

物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应用、系统、平台、主体之间可以实现联网,并实现多样化交互。与会专家认为,当信息孤岛变为信息网络,原有的社会生产关系必然被打破,产业和创新主体之间的边界一定会发生颠覆性变革。

在颠覆性潜力榜中呈现出不同形态的万物互联,如智能出行服务平台、面向多种创新应用场景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如基于视频大数据的智慧交通和智慧制造、AI合成主播为代表的跨产业整合协作创新。

打破产业边界需要调动各方资源。双创周期间,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商汤、小米、北京大学等39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增强现实核心技术产业联盟,构建起高校、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颠覆性创新凝聚澎湃力量。

相关专题:2019全国双创周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互联网企业扎堆造车 新趋势和资本给了“外行”底气

2019-04-24 08:24 科技日报

  为何这么多门外汉扎堆造车

行业观察

流传了许久的华为造车传闻,终于在近日有了说法。在前不久举办的上海车展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不造车,将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这几年跨界造车是件时髦的事,包括苹果、BAT在内的一大批企业都纷纷加入了造车行列。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乐视汽车……这些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车企陆续成立,不仅搅动了汽车行业的一池春水,也让传统车企感受到了压力。

那么,对汽车并不内行的IT企业或互联网企业,为何会如此热衷于造车?

新趋势和资本给了外行底气

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没有为自己预设业务边界,它们不断地利用自己在原有业务上积累的优势,进入其他行业,汽车制造只是这种互联网帝国主义的目标之一。互联网企业之所以盯上造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技术发展趋势为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成熟,无人驾驶正在逐渐从理论构想走向现实。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来说,发动机、变速器等技术是最核心的构成;但对无人驾驶汽车来说,最核心的技术则是智能控制系统。

在智能控制系统方面,其实传统企业并没有足够多的优势,相比之下,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则有一定的技术积累。换言之,对于这类车辆的设计和制作,互联网企业其实并没有那么外行,甚至比传统车企可能更有优势。这是吸引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的最重要因素。

其次,互联网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设计以及销售环节具有明显优势。在管理学,有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在整个价值链上,最具价值的环节其实是在设计和销售环节,而在制造环节的价值则较小。目前,尽管互联网企业在制造环节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但由于它们长期与消费者打交道,手握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因此它们能在销售环节具有很大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讲,花大力气进入汽车行业,其实也是互联网企业将自身积累的相关优势进行变现的一种途径。

最后,资本市场的支持为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汽车的研发和制造很烧钱,研发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新型车辆,更是如此。这一特征决定了,谁能获得资本的支持,谁就能在这一市场上抢得先机。那么,传统的制造业和互联网企业相比,究竟谁更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答案显然是互联网企业。在多数投资者眼中,互联网企业就代表着高科技,代表着新生产力,光凭这个,就足以为它们赢得更多粮草,这也让它们在进入并不熟悉的汽车行业时多了份底气。

信用和安全成跨界成败关键

尽管互联网企业来势凶猛,但它们在汽车行业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虽然目前已有几家企业宣布相关车型已进入量产阶段,甚至已上市,但这些企业的盈利状况并不太好。放眼望去,更多的企业,则还在苦苦摸索中。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其实只是借造车之名圈钱,上演了一幕幕PPT造车的闹剧。

那么,互联网公司造车究竟难在哪儿?在笔者看来,互联网企业在造车时遭遇的困难主要有如下两点:

第一点是作为委托者的互联网企业与作为代理者的制造商之间的矛盾。由于互联网企业并没有汽车行业的积累,因此它们在制造车辆时,通常按照互联网思维,将生产环节外包给制造商。这样处理,虽可让企业在轻资产的前提下实现生产,但却让它们失去了对制造商的控制权,因此不能按照市场的需要对产能进行调整。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蔚来汽车。2018年初,蔚来曾承诺要在当年9月底前量产一万辆汽车,但最终实际完成的产量却不及承诺数量的一半。究其原因,就是蔚来将制造环节外包给了江淮汽车集团,而该集团出于谨慎的考虑,不敢按照蔚来的要求提升产能。显然,这种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矛盾,让互联网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十分被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互联网企业的违约行为,事实上加剧了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例如,江淮汽车集团之所以不肯按照蔚来的要求扩大产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乐视事件的影响,担忧蔚来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

第二点是安全问题。对传统企业来说,安全问题是被放在首位的。在生产实践中,它们也积累了大量的安全生产经验,从而也有能力确保车辆的安全。相对来说,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是不足的。尽管从总量上看,互联网汽车企业出现事故并不算多,但在消费者的认知中,这类事件却有很强的典型性,因而会对其销量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虽然互联网企业投身汽车制造已成风潮,但在实践中,它们遭遇的困难并不少。究竟它们能否成功挑战传统汽车企业,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陈永伟

(作者系《比较》杂志研究部主管)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人脸识别在美国:科技也是“双刃剑”

2019-04-24 08:29 中国青年报

  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突飞猛进,但是,在它最先兴起的地方,一些人已经警惕起来。

今年1月29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的一位议员提交了《停止秘密监视条例》的立法提案。如果该提案通过,旧金山将成为美国第一个禁止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城市,并将对政府部门购买和使用监控技术加以监督。

这份提案声称,人脸识别技术的威胁,大大超过了它所宣称的好处。这项提案受到了包括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等公民团体的支持。

关于这项技术的争议在美国也甚嚣尘上,从普通公民,到联邦及各州议员,开始呼吁为人脸识别技术降温,并及早立法予以监管。当然也有网友觉得此举略显荒谬,在相关新闻下评论说:就好像禁止马车的城镇,只因为他们害怕马。

ACLU曾用美国国会议员的照片,对亚马逊公司的人脸识别系统Rekognition进行了测试,结果是,系统将28位议员错误地识别为涉嫌犯罪的被捕者。ACLU怀疑系统存在种族歧视,因为在测试中,被错误识别者中约40%是有色人种,但有色人种只占国会议席的20%。

麻省理工学院对于微软、Facebook、IBM等公司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也表明,系统在检测肤色较深的女性时,出错率要比检测肤色较浅的男性高出35%。这将强化社会对于少数族裔与边缘群体的偏见。

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用于训练识别算法的人脸里,男性和白人面孔占了大多数。通常,识别的准确度与喂食算法的人脸数量和多元性成正比。技术无偏见,技术的偏见源于人类的偏见和不加纠正的利用。

因为该系统涉嫌非法歧视或侵犯人权、公民权利或隐私权,遭到了不少人的抵制,其中包括亚马逊的员工及股东。一封由473人签署的公开信也敦促亚马逊停止向警察局和政府机构销售其面部识别技术。

如果不对面部识别加以限制和监管,它对于隐私与自由的威胁远比想象的要多。面部识别主要依赖的是人的面部信息,而这是具有唯一性特征的生物信息,类似信息包括指纹、虹膜,一旦泄露将是终身泄露。何况面部识别训练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的肮脏的小秘密,例如我们的照片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被用于训练人脸识别系统,而这个系统最终可能被出售或用于监视。

据NBC报道,IBM从Flickr网站上抓取了近100万张照片用于训练人脸识别算法,包括一些摄影师拍摄的人脸图像以及自拍照,但他们对此毫不知情,其中一位奥地利摄影师有超过700张照片被用于研究面部识别技术。据CNN、NBC报道,类似的公司也常从Flickr、Instagram、YouTube、Facebook、Google等网站以及图片库,免费抓取人脸图像以喂食算法系统。这些训练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最终会被拿来赚钱。

这种未经许可的行为在伊利诺伊州是违法的,但该州只是通过一项《生物识别信息隐私法》来限制人脸识别技术对公民隐私的侵犯,规定获取生物识别数据的任何个人、公司或组织必须首先获得用户签名(例如,通过在屏幕上单击我同意)。许多其他州已经或正在考虑自己的生物识别法律,但是目前只有德克萨斯州和华盛顿州制定了类似的法律。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这项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商店、企业、学校等场所使用。但在美国,面部识别技术最狂热的付费用户却是政府和执法机构。旧金山那份立法提案所希望禁止的正是政府和执法机构。然而4月15日,旧金山警方缺席了关于该项立法的听证会。加州参议院也提出过类似的法案,但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警方的反对而被否决。

不可否认,人脸识别技术为警方侦破案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在法律对技术做出规范之前,应该避免技术被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批评者认为,即便是政府,也不应在没有明确的监督体系的情况下使用监控技术。

出于担忧,微软总裁表示,微软近期拒绝向加州警方出售其面部识别技术。微软曾在2018年敦促国会规范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问题,其总裁也曾公开表示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担忧。但是如果没有立法层面的监管,个别公司可以拒绝出售技术,但更多的同类公司会为了利益而出售。

一个让批评者们欣慰的消息是,3月14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了商业面部识别隐私法的新提案,这被认为是美国进行联邦监管的第一个重大举措。该提案要求商业公司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时需要经过用户的明确同意,同时要求对引入市场的任何技术进行第三方测试,以确保其符合准确性和偏见标准。

但很显然,美国国土安全部并不吃这一套。4月17日,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预计在未来4年内,对97%的离境旅客将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目的是让当局更好地掌握谁进出这个国家,以及谁签证过期。

反对者们认为,在相关的法律制定、公民的隐私得以保护之后,再推广也不迟。建立数百万人的照片数据库是对公民自由的威胁。

但在多数地方,关于人脸识别监控技术的狂欢,还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有人甚至没能意识到,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眼睛在盯着你。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作者:李强

“最右”对行业企业的警醒意义

2019-04-24 08:31 中国经济网

  从今年年初完成由小米领投的80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到不久前被全网下架,至今没有回归,如此过山车般的命运属于一款叫作最右的APP。其运营方北京小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川科技)给出的回应是:最右在技术和社区管理方面遇到了很大挑战,决定从内容和技术层面进行全面升级。

不过,联想到之前,最右因擅自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先后遭到3次行政处罚,此次全网下架的背后恐怕已经不是全面升级一句话这么简单的事了。

最右的定位是用搞笑娱乐内容吸引95后人群,并基于此产生评论互动等社交行为,号称专治不开心。2016年,《互联网周刊》对其创始人李金波给出这样的评价——打造轻松幽默的社区,传递快乐,是最右的价值,用产品传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则是企业家的价值所在。这说明,当时的最右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专治不开心。

数据显示,最右的使用时长一度超过QQ和微博,人均单日使用1小时以上;月活跃用户数曾经达到1318万,仅次于社交应用探探。好看的数据为最右连续赢得资本和广告商的青睐。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初的这次融资能以较高估值完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最右和小川科技旗下另一款APP加起来的活跃度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数字,且最右还有着不错的变现能力。

只是后来,这里的社区氛围变味了。仅有30%原创,其他70%全靠搬运;连翻50多条帖子,其中涉及低俗信息的近20条;某些话题讨论第一眼看过去貌似普通,细一琢磨却大有文章——如今的最右着实让人开心不起来。

出于商业考量,牵手最右的资本和广告商希望其背后的用户数量越庞大越好、黏性越强越好,这很容易理解。但作为企业,却不能无视甚至纵容软色情等低俗内容泛滥,更不应希冀以此招揽更多用户。面对变了味的社区氛围,小川科技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及时做出改变,在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重新找到平衡点。

其实,任何行业、任何产品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不断遇到新问题,关键是怎么对待它、处理它。类似最右这样的社交类平台,应该从站上赛道的那一刻起绷紧管理的弦,不给媚俗内容生存的土壤。既然没有做到坚守,那就应该停下来,做好内部整顿和内容优化。

有媒体透露,目前最右已经完成了对审核系统的重构与优化,重新制定了《最右社区管理规范》与审核标准。接下来,公司还会重构优化反垃圾系统,升级智能内容识别引擎。虽然从短期来看,停下来或将造成现有用户的流失,但从长期来看,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新起点。

应当说,最右的经历是对行业企业的一次警醒。在移动时代社交产品意义发生变化、线上群居成为很多人生活方式的大背景下,这个警醒重要且必要。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作者:牛 瑾

韦伯太空望远镜通过热真空测试

2019-06-04 08:27 科技日报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已成功完成另一项关键测试——热线年发射更近了一步。该测试旨在确保其电子设备和硬件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下能正常运行,并能承受其在执行任务期间会遇到的极端温度变化。

接受测试的是JWST航天器元件的一部分,其主要由让望远镜在太空飞行的设备加上5层网球场大小的遮阳板组成。遮阳板的主要作用是让JWST灵敏的光学器件和仪器保持阴凉,满足它们超低工作温度的要求。这些航天器元件对于韦伯成功实现科学目标至关重要,必须经过彻底的测试和验证才能使望远镜正常飞行。

此次测试由NASA的合作伙伴之一、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完成。测试中,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将JWST的航天器元件锁定在一个特殊的热真空室内。测试团队从房间排出大气来复制太空的真空环境,并将航天器元件暴露在各种冷热温度下,范围从零下148摄氏度—102摄氏度,以确保航天器元件能经受住太空的极端环境。

JWST的望远镜和科学仪器部分,已于去年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完成了热真空测试。而此轮热真空测试的成功,表明JWST上所有组件都经受住了发射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环境的考验。

JWST项目经理珍妮·戴维斯说:接下来,工作人员计划将JWST的两部分合二为一,组装成完整的望远镜,并在发射之前完成最后一轮部署、测试和评估。

JWST是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能探索恒星、行星以及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第一个星系的诞生地。这些观测结果不仅能帮助科学家们理解宇宙的起源,也能在其他行星上搜寻生命存在的迹象。JWST将于2021年3月发射,目前成本已超过88亿美元。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 “烧钱”之后共享经济何去何从

2019-06-04 08:32 中国青年报

  一直以来,提起共享经济,人们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物美价廉、方便快捷等一系列美好的形容词。很长一段时间里,共享经济的表现也确实配得上这样的赞美。然而最近,情况却在悄悄发生变化。

在许多城市里,常常利用共享单车通勤的人们发现,共享单车的价格与过去相比涨了不少,摩拜单车、哈喽单车等平台的消费价格,已经达到每15分钟1元,用户的通勤成本开始增长。与此同时,在大大小小的店家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充电宝,时租价格也从兴起之初的几角钱,一路飙升到了2~3元的水平上,让许多用户产生不敢轻易充电的感受。

各个方面的迹象表明,共享经济的低价时代似乎步入黄昏,用户恐怕要做好准备,迎接全新的供需关系和全新的市场环境——当然,也有全新的价格。

面对这种显著的变化,受到直接影响的用户不禁要问:为什么?而这个问题,实质上又可以分解成两个问题:第一,在过去,共享经济为何能够如此的廉价?第二,如今,共享经济又为何会变得昂贵起来?

有人或许会质疑:我们明明是在讨论共享经济为何涨价,为什么反倒问起之前为何低价呢?事实上,很多用户之所以对最近的这轮涨价感到猝不及防,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将共享经济在一段时间里的低价当成了天经地义,而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低价是有特定理由的。

把共享经济曾经的低价,等同于这些服务的合理市场价格,那无疑是错误的。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曾在租车行租借过自行车的人,会很清楚共享单车一开始的定价到底有多便宜。而支撑这种低廉定价的根本原因,既不是共享单车的运营者找到了节省成本的独门妙招,也不是共享单车的老板大发慈悲,而是因为他们在运营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补贴,以鼓励用户购买这种新型服务,同时与竞争对手争抢客源。简单来说,是共享经济运营者的烧钱行为,造就了共享经济的低价。用户在这个过程里一方面占了补贴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为运营者提供了稳定的客源。

一旦洞察了共享经济低价属性的本质,便不难明白:共享经济为何会涨价。归根结底,烧钱的运营模式,在任何行业领域都不可能得到长期的维系。当市场从激烈而混乱的原始竞争期,走向数家大型企业各自占据山头的稳定盈利期之时,这种通过补贴拉拢用户的做法便完成了它的使命,自然会被企业摒弃。毕竟,企业推出这些服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赚钱,在用户已经养成了使用习惯,对产品形成了一定黏性的情况下,涨价对企业来说,可谓是不言自明的选择。

此时,用户的选择其实只有两个——或去或留。而他们的选择,最终会决定一家共享经济企业究竟是走向稳定,还是走向覆灭。当低价战略已成往事,决定用户是否愿意继续使用相关服务的,便是企业能否提供符合用户心理预期的优质服务。而这一点,是习惯了以烧钱方式攻城略地的新兴企业们,必须尽快学会的一课。对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得不适应新的价格;对企业而言,他们同样必须适应消费者的全新预期。毕竟,双方自愿才能形成交易,今天的共享经济确实为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距真正令用户满意,无疑还有不小的距离。对共享经济的发展而言,这是比过去的烧钱大战更艰巨的挑战。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3D打印+仿生,让人造骨在生物体内“活”起来

2019-06-04 08:33 科技日报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每分钟就有7人因交通事故导致严重伤残,每年约有1000多万骨缺损患者。骨缺损修复重建一直是国际临床难题。西北工业大学汪焰恩教授团队近日在英国《聚合物》(Polymer)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制的3D打印活性仿生骨可在生物体内发育,做到与自然骨的成份、结构、力学性能达到高度一致,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科技日报记者近日深入西北工业大学一探究竟。

最核心的技术在于仿生

传统金属、高分子材料存在仿生结构不可控、力学性能不匹配、生物相容性差、无发育功能、运动错位、磨损等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没有生物学活性的假体,无法在人体内发育,不能与自然骨良好地融合,需要二次手术修复。见到记者,汪焰恩教授开口就如此坦言。

汪焰恩团队研制的3D打印仿生骨,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仿生。由于传统陶瓷骨与自然骨的各项性能仍有较大差异,不能实现在动物体内的良好发育。为解决这一问题,汪焰恩首先从打印材料入手。羟基磷灰石是目前世界通用的仿人骨材料,然而,如何将粉末状的羟基磷灰石黏合起来,一直是个难题。国外就是因为采用了酸性黏结剂,而给被植入者带来术后痛苦。黏结剂大多是黏稠和表面张力大的有机化合物,如何让其通过直径只有20微米、近似于头发丝那么细的打印机喷嘴,成为最大的难题。同时,这种黏结剂还要能被动物乃至人体环境所接受。为了找到这种合适的黏结剂,汪焰恩共试验了上百种不同的方案,用坏的喷嘴装满了好几个大箱子。终于,他找到了一种酸碱度类似于生物体环境,且性质良好不会堵塞喷嘴的黏合剂。

经过多年探索,汪焰恩和他的学生已经能将羟基磷灰石、黏合剂、细胞液、蛋白液(生长因子)等按照不同个体的骨骼性质,对打印材料进行科学配比,从而打印最适合被植入个体的人造仿生骨。

自体细胞在人造骨中生长

自然骨不仅外观形态非常不规则,而且其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想要让人造骨在结构上模仿自然骨,是极具挑战的。汪焰恩发明了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打印技术,解决了怎么打的问题。

在配比材料、铺粉打印环节,传统3D打印的材料单一、密度一致、粉体单一、铺粉均匀,难以满足仿生骨的打印需求。汪焰恩不仅研制了一套打印控制系统,还攻克了打印的关键机械技术。这套设备独创的常温压电超微雾化喷洒技术,突破了细胞液、蛋白液喷洒速度、喷洒量难以精细控制的技术瓶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动物试验表明,仿生骨在植入动物受体体内后,能够很好地发育,也就是通过受体的新陈代谢,使自体细胞在人造骨中生长,并最终完全长成自体骨。

在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的联合动物试验中,尚未发现排异反应的案例。

经过检测,该3D打印活性仿生骨与天然骨成份、结构、力学等性能达到高度一致。与其他类似3D打印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汪焰恩透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真皮层中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结构的稳定打印技术,做到与自然皮肤非常接近。目前,他们在3D打印兔子皮肤的植入试验中,仿生皮肤比自体皮肤愈合时间短25%。未来,也许这项技术能为骨缺损、皮肤损伤等患者带来治愈希望。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

故宫王府井周边共享单车入栏结算

2019-06-04 08:35 人民日报

  6月份开始,北京市东城区故宫、王府井周边对共享单车实行入栏结算: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指定停车区域内的,按照普通价格计费结算;在指定停车区域以外随意停放的,将被增收调度费,以规范使用者规范停车,维护道路秩序和街面整洁。

东城区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入栏结算的停放区域画线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即在不影响通行的前提下,从现有空间挤出停放区域。在地面画上标志线后,用北斗导航勘测采集了标志线四个拐点的位置坐标,并将坐标导入至各共享单车APP中,形成电子围栏,这样避免了安装道钉等设施占道、影响通行的情况,不会破坏道路环境、影响市容美观。

责任编辑:陈群(QT0001)

科技成果转让奖励不低于转让净收入70%

2019-06-04 08:37 北京日报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向社会征求意见,《条例》从成果权益、转化实施、政府支持和保障等各方面带来利好消息。其中,《条例》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留归本单位。《条例》意见征集至6月27日截止。

科研完成人可以自行实施成果转化

《条例》规定,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实施转化,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要审批或者备案,并根据有关规定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留归本单位。

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持有的职务科技成果具备转化条件,该单位应当积极组织实施转化或者在不变更权属的前提下,与科技成果完成人依法签订协议由科技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双方未能签订转化协议且单位未组织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所得收益归科技成果完成人。

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未形成知识产权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投资、入股等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并同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但科技成果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条例》还明确了奖励报酬标准。除有约定外,完成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可按如下标准得到奖励和报酬: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可以从该项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或者许可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可以从该项科技成果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将职务科技成果自行实施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的,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从开始盈利的年度起连续五年内,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的比例。五年奖励期限满后依据其他法律法规应当继续给予奖励或者报酬的,从其规定。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纳入职称评审

《条例》还规定,将科技成果转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对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新规还将设置勤勉免责制度,即高校院所相关负责人根据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规章制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履行了民主决策、信息公示、合理注意和监督管理等勤勉尽责义务,未牟取非法利益的,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而产生的决策责任。

本市企业,如果能承接转化重大创新项目,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承接转化科技成果,形成重点新产品等,可享受财政资金资助、奖励、补贴、后补助等政策。

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可享受住房、医保等待遇

政府将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并且以政府采购形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市政府应当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措施。对于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相关行政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为其申办本市户籍提供支持,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在住房、医疗保险、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待遇。

对于本市引进的外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市人才工作、公安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办理入境签证、居留许可和就业许可时,简化程序、放宽条件、提供便利。

责任编辑:陶国琪(QT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