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笔顺你写对了吗

2019-06-28 08:2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陕西、甘肃等地先后举办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旨在引导学生热爱汉字和书法艺术,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句话是说规矩既有工具性,也有规范性。既然树立了规矩,便要有规范。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以规范的形式书写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共识。有了形,具其神,才能形神兼备,这也是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发展演化阶段所形成的特点。

但在信息化时代,有个别学生和家长对此存在误解,认为只要会写汉字,笔画顺序错误、书写随意,并无大碍,不必刻意强调汉字书写规范化。殊不知,这样的看法是忽视了汉字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独特文化魅力,行不具,则神必失。

1965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发布,收录6196字,确定了汉字的笔顺规范。1988年,《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发布,确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之后,为了规范通行汉字的笔顺,《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由语文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1999年10月1日,国家语委发布了《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于2000年1月1日实施。它是按笔画顺序的汉字字序规范,主要用于汉字的信息处理等。

确立汉字书写的规范,不仅是为了方便实践,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历久弥新,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规范汉字书写尤其重要。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如果对每个汉字寻根溯源,其中的笔画都有示意,表形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形、义关系。因此,书写规范对于识字、读文、释意这一认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

正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常耀华告诉学生的:汉字本身就是天地万物变化莫测的写照。汉字形体犹如自然物象,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长有扁,有正有斜,有断有连,有高有低……我们不可断章取意,破形断字。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南派书店北上 靠什么打出差异化

2019-06-28 08:30 北京商报

  诞生于上海、有着中国最美书店之称的钟书阁,日前北上开设京城首店。从2017年进入北京市场的西西弗,到在北京设立旗舰店的建投书局,再到如今钟书阁,南派书店相继北上,俨然成了一种潮流。然而,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已成为各色书店的聚集地,在此背景之下,南派书店又该如何打出差异化,吸引受众?

频繁落户

延伸至天花板的书架、可一路爬升至顶层的曲折交错的楼梯,仿若哈利·波特城堡般的钟书阁北京店自开业以来,便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6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来到正式营业还不足一周的钟书阁,尽管适逢工作日,但店内仍有大量读者进进出出,或选书、或看书、或欣赏店内的装修设计。据钟书阁北京店店助尚思佳透露,近几日钟书阁每天的客流量可达到两三千人,有时因读者较多,不得不进行限流,而门口排队的队伍可长达数十米。

就在今年4月,同样也是诞生于上海的建投书局,选择在北京国贸落户,并建设了建投书局迄今为止体量最大的旗舰店,面积达到约2000平方米。而在此前,建投书局还曾在京开设定位不同的城市书房。

同样也是在今年4月,诞生于贵州、总部位于重庆的西西弗也继续在北京落下一子,开设总面积达960多平方米的首家黑标旗舰店。且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7年1月西西弗在蓝色港湾开设北京第一家店后,便开始在京城内多个核心商圈扩大布局,截至今年3月,西西弗已在北京拥有17家门店。

尚思佳对此表示,虽然北京拥有众多实体书店,但从数量和布局来看,还无法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因此钟书阁在进入北京市场前对店址的选择进行过大量调研,最终选择了融科资讯中心,一个存在较大需求,却没有足够服务供给的区域。

店面主题化

众所周知,如今的实体书店已与过去发生较大的变化,此前单纯销售图书的模式,无法再赢得读者的青睐,只有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体验性,才能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处。因此,南派书店在北上的过程中,也围绕体验性极力布局,试图打造出差异化竞争力,而寻求主题化是不少南派书店选择的方向。

建投书局便是其中的代表,并以传记作为自身的特色,在上千平方米的实体空间内,实现拥有2万余册藏书。而作为全国首家以传记为主题的实体书店,建投书局里的每一本书也都以传记主题进行分类,如文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未来梦想家等。

而为了能够与北京的读者缩短距离,各个书店也针对所处环境在装修、图书品类等方面进行精细地设计。其中建投书局在北京旗舰店内融入了北京的城市特色,从店内设计到书籍陈列,都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的首都风范和红色精神,同时室内还设有10根华表柱造型的书架。

分层制定服务

南派书店若想在京立足,瞄向受众所需是关键,因此各个店面也选择围绕不同类型读者分层制定服务。

据尚思佳介绍,钟书阁在图书品类上,与其他部分连锁书店选择直接复制选品不同,而是根据周围环境以及当地读者需求重新设计选品,并依据周边拥有多家学校、靠近中关村等特性,将社科类图书的占比提升到30%,同时引进大量英文原版书。除此以外,钟书阁内部也根据儿童等读者需求设立了儿童馆,并通过七巧板图案组成的墙面书架、斑斓缤纷的色彩,每一座木屋书架后还设置了一组卡座,让儿童能够在这里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

随着部分南派书店在京逐步实现连锁后,也开始将每一家店面依据不同环境制定出不同的服务。

以西西弗为例,在黑标店中,图书产品以都市白领、社会精英、部分年轻中产家庭客群为客群定位,并将图书细分出不同内容板块,如匹配都市白领客群的素养提升阅读需求,配以思维与效率、心理认知等板块;为了匹配商务精英客群职业阅读需求,配以战略经营、企业管理和时代前沿等板块等。而在位于常营的西西弗红标店,则是家庭型主力店,以家庭阅读为主,并为0-18岁的孩子准备了不少书籍。

资深出版人唐勇表示,即使是现代体验型书店,如果一直千篇一律也难以在市场上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同时会让读者迅速产生审美疲劳,只有每家店均有着自身的特色,才能够不断吸引读者的注意。

不再只有咖啡

为了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氛围,实体书店近年来不断完善自身的运营模式,在图书销售之余,还会提供咖啡、餐饮、文创产品等服务。而如今,实体书店的运营模式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并不断延伸自己的产业链,南派书店也不例外。

举办图书签售、读者见面会等活动是北上的南派书店选择的一种方式。其中,建投书局北京旗舰店在开业之初,便策划了一场阅读时间主题展,同时店内专门开辟的文化长廊也作为该书店重点打造的文化活动和展览区。而在近日,建投书局北京旗舰店则推出群星闪耀时大国脊梁系列主题人物展,第一期主题为风雨岁月的撞钟人——李大钊,展陈李大钊先生读过的书系列图书展。

与此同时,在钟书阁北京店内,正当北京商报记者与店内工作人员交流时,也有出版社前来咨询能否合作的相关事宜。据尚思佳透露,未来店内会举办各式活动,目前正在讨论与规划中。

钟书阁创始人金浩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实体书店市场近年来越来越热闹,但经营困难的痛点一直都在。钟书阁现在主要进驻一二线城市,以城市文化为核心,进行统一管理,建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书店,同时我们不仅做书店,也一直在做出版、发行,贯穿整个行业生产链条,我们将做书与做书店结合起来,相互支持,推动整体发展。

在唐勇看来,原先的经营理念已不再适合当下市场,现阶段实体书店正是探索创新经营的时期,只有尝试了才能知道是否适合市场、读者的需要。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绘本剧探索“阅读+” 记录孩子的成长瞬间

2019-06-29 11:52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6月28日讯(记者 纪敬)6月28日,北京阅读季·书香童年首届原创之美绘本剧总结演出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幼儿园及家长代表近40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6月28日,北京阅读季·书香童年首届原创之美绘本剧总结演出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野霏,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曹蕾,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副处长丁惠,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副处长马丙忠,中共东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东城区新闻出版局局长王铁峰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小提琴演奏,活动拉开序幕。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曹蕾提到,儿童阅读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自承接项目以来,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精心策划,共举办了15场书香大课堂,34场儿童阅读活动,15场原创之美绘本剧展演,7场原创之美作品展,3期书香种子培训等近百场形式多样的儿童阅读活动,评选出了年度童书最佳50本。颁奖典礼现场,对表现优秀的作品、个人和组织机构进行了表彰。


6月28日,北京阅读季·书香童年首届原创之美绘本剧总结演出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图为绘本剧演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绘本剧也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延展的一种表演形式,是阅读+的一次探索。来自空后蓝天幼儿园、五一幼儿园、松榆里幼儿园、聆听天使儿童剧社等机构的孩子及家长进行了剧目演出,向在场观众奉上了《巾帼英雄花木兰》《毛毛虫有一天也会飞》《不会跳舞的长颈鹿和没有耳朵的兔子》等10部精彩绘本剧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的大小演员,均未经过专业的训练,从绘本阅读、绘本解析、剧本编排,到服装道具的准备,都是他们亲自创作和动手制作的,处处充满智慧的力量。


6月28日,北京阅读季·书香童年首届原创之美绘本剧总结演出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图为主持人贺超。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主持人贺超,邀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者、音乐亲子课创始人管慧丹和青年古筝演奏家侯奕,为观众展示阅读+的另一种表演形式——古诗词唱读。伴随着悠扬的古筝琴声,全场吟唱,现场的观众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6月28日,北京阅读季·书香童年首届原创之美绘本剧总结演出暨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图为绘本剧演出。千龙网记者 纪敬摄

参与演出的家长也表示,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记录了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美好瞬间,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珍贵的回忆。

责任编辑:张嘉玉(QC0006)

胡同读书会忆峥嵘岁月重温初心

2019-07-01 08:14 北京日报

  灰色的屋瓦,油漆红柱,浓密的绿荫。四合院里,古筝演员现场演奏《我的祖国》,伴奏声中,人们围坐在树下,听胡同历史、讲红色精神、读红色书籍。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新鲜社区古韵胡同红色记忆新鲜胡同读书会第一期近日走进新鲜胡同小学。

读书会会员面前的桌上摆着《红船》《平天下》两本书。《红船》全景再现了1919年到1928年,中国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历程。新鲜胡同小学的老师们,为大家朗诵了其中的精彩片段:1921年7月23日晚上8时,马林出现在法租界望志路一百零六号。由于门窗紧闭,远处海关大楼缓缓敲响的八下钟声,他没有听见……

《入党——信仰选择》《向党旗宣誓》《红岩》《大国崛起》《把一切献给党》……朗读结束,老师们还向居民们推荐了书单。据新鲜小学校长孙文燕介绍,新鲜小学对高年级的孩子重点进行志向教育,红色书籍是开给孩子们的必读书单的组成部分。

当天的读书会拉开了新鲜社区党建新鲜事儿党建品牌系列活动。我们辖区只有新鲜胡同这一条完整的胡同,去年被列入环境整治重点,今年下半年将完成整治。新鲜胡同社区书记皮贝贝介绍。硬件条件好了,如何加强软件建设?社区决定打造党建品牌党建新鲜事儿,围绕社区文化提升、楼宇居民服务、养老服务和便民服务四个领域展开,整合辖区党建资源,为党员群众提供综合服务。作为该品牌重要活动之一,新鲜胡同读书会将以每月一次的频率举行,在提高居民人文修养的同时,为楼房居民提供交流机会。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徐则臣苏州谈《北上》:我是用放大镜看着运河写作的

2019-07-01 08:48 中国新闻网

  在我22年的写作生涯里,大概有20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写运河,但真正开始写作《北上》时,我才发现自己对运河知之甚少。所以写作《北上》也是我重新认识运河的一个过程。29日傍晚,获得过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徐则臣出现在江苏书展现场,和读者们分享了自己写作《北上》背后的经过,以及自己与运河多年的故事。

出生于江苏东海县的徐则臣自小就生活在河流的环绕中,对河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初中时,徐则臣前往镇上读书,学校门口便是一条运河。一到冬天,学校自来水管结冰封冻,大家就端着脸盆拿着牙刷往校门口跑,在运河边刷牙洗脸。初中三年,运河也一直是孩子们游玩的乐园。

后来徐则臣在淮安工作,离工作地大约一刻钟路程的地方就是京杭大运河。和运河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徐则臣也不自觉地把运河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他介绍:今年是我写作的第22年,大概有20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写京杭达运河,它一直是我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随着对这条河的了解越来越多,觉得到了可以把这条河作为主角来写的时候,就开始动手创作《北上》了。

徐则臣解释,中国的地势北高南低,所谓的北上就是从杭州经由京杭大运河前往北京的旅程。在他眼中,京杭大运河在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也和每个人发生着关系。几千年下来,京杭大运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文化。在我看来,它的意义不亚于长江和黄河。小说中,徐则臣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决定要写《北上》时,徐则臣曾自信的认为自己对运河很了解,闭上眼,脑海中就能自然浮现起运河的脉络。真正动笔时,他惊觉:之前其实我都是拿着望远镜在看运河,只看到了一个轮廓。但是写作需要深入细节,要把望远镜换成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其实对运河知之甚少。

为此,徐则臣在四年的写作时间里多次从北京出发沿运河南行,沿途了解运河的点点滴滴。他笑称,下一部作品的名字,可能就叫南下。此外,他还读了将近70本关于运河的专业书籍,只有做了这些功课,你才有可能真实地把这条河写出来。

然而,《北上》中还是出现了不少细节错误。运河专家告诉徐则臣,1901年京杭大运河经过徐州是另一条河道;厨师告诉他,书中人物在淮安点的文思豆腐其实是扬州菜……

这些看起来都不是问题,但一放到小说里都是问题。作家在写作中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读者,要让作品能被读者接受,必须让作品和读者间建立一种信任感,这些硬伤都会让读者疏远作品。如今,《北上》已经是第七次印刷了,期间更改了众多细节错误。徐则臣表示,自己今后还将以运河为背景创作。自己还将继续加深对运河的了解,以期将更完美的作品呈现给读者。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开讲

2019-07-02 07:51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开讲

  6月至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第二季如期举办,主题内容为世界文学阅读。日前,本季讲座第一场开讲,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余中先围绕雨果与《巴黎圣母院》,兼顾多位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讲述那一时期的法国文学。

《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于1831年出版问世。作品艺术地再现了400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余中先从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的关系,讲述它们彼此造就、彼此影响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探究雨果历史小说的真实性。

讲座同时,首都图书馆还举办了讲座涉及图书《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全集》《红楼梦》《堂吉诃德》《托尔斯泰文集》等的插画作品展,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展,展示了共20余种不同版本的推荐图书,呈现经典流传的轨迹和不同时代的审美特色。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2年至今已出版十余种《巴黎圣母院》,先后收入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增订版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等,俗称网格本的版本也于近期重新面世。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路艳霞

刘一达推京味儿新作:话说、画说北京城里的“人五人六”

2019-07-02 08:40 中国新闻网

  这里面的京味儿语言不是说完全北京的土话,是经过提炼的。我认为,这是文学中纯粹的京味儿语言。著名作家刘一达近日推出新作《人五人六》,作为一位人们印象中典型的京味儿作家,他这样形容文学中的京味儿语言。

刘一达,北京读书形象大使,京味儿作家的代表人物。从1978年文章见报,至今已经创作出版诗歌、散文随笔、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影视和线多万字,作品已形成典型的京味儿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其京味儿小说语言已被列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首批百年百部北京主题作品推荐书目里,有刘一达的3部作品。

继老舍为开创者的第一代,到邓友梅、陈建功等人为代表的第二代之后,刘一达逐渐跻身为第三代京味文学代表人物,成为这一文学阵营的中坚力量。

刘一达新作《人五人六》近日出版,该书收录三十四篇散文,勾勒出老北京的市井细民、胡同里的凡俗小事。这些打头碰脸的街坊邻居,有拾金不昧的、有地道仗义的、有江湖侠义的;也有失了初心的、虚荣逞能的。他们有情有趣,展现了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那些被大历史牵动一生而仍然冲淡怨怼、笑对夕阳的老人,如今多以作古。

刘一达回忆起他们,用情至深,浓烈真切。埋藏着新旧交替时代变迁下的感悟与反思,也为读者留下珍贵的历史存照。著名画家马海方贴合内容作画。《人五人六》由此完成了对北京城里的众多人物的话说和画说。

在日前进行的《人五人六》新书分享会上,刘一达谈及文学中的京味儿语言,他表示,老舍先生说北京话是活的,它活在哪儿?就是它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很多老北京话用到现在就已经不用了。

在《人五人六》中,一些老北京话得到了记录和保存,京味儿语言不是说完全北京的土话,是经过提炼的。我认为,这是文学中纯粹的京味儿语言。刘一达说。

著名演播艺术家艾宝良坦言非常喜欢刘一达的小说,好多人把语言当成语文,把语文当成语言,其实语言不是语文。语文是看的,语言是听的,作家写的书是给人看的,所以它是语文。但是,又是语言又是语文的非刘一达莫数,也就是说他的东西你又能看又能听。

刘一达的文字有味道,什么味道?北京讲吃的、喝的形容为北京味儿,豆汁儿浇圈麻豆腐,这个味儿,一句话叫地道。谈及配图的艺术,马海方认为看一遍小说是不够的,看一遍只有个大概印象,必须看两三遍才能画。大家看我给他配的图的时候,可能和看书还有距离,因为文字写人和用画笔画人,这个塑造形象的手段是不一样的。希望大家读这个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性格刻画。

迄今为止,刘一达共写就了1800万字的作品,写了这么多书后,他的感受是越短越难写。民间文学就是纯讲故事,娓娓道来讲故事,但是文学不是这样,文学有深刻的内涵。

刘一达认为,能咂摸出滋味儿的文章才是好文章。对于《人五人六》而言,其中在人生苦涩中的宽容与乐观或许正是京味儿文学的滋味儿。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时隔十年推新书《失踪表演》 棉棉希望可以停留在善里

2019-07-02 15:21 北京青年报

  还记得2000年出版的小说《糖》中,语言的速度与失控吗?还记得那其中所有的迷乱与诗意吗?《糖》让当时的年轻读者有一种眼前发黑的战栗,那是一种不曾有过的阅读快感,仅仅是捧起那本书,也仿佛加入了时代之列。读者们记住的是一个神奇的女子用《糖》点着了青春和欲望,让长久压抑的自我终于被释放。

棉棉,出生于上海,15岁开始写小说,她的作品及个人经历使她成为中国近二十年来最为另类的小说作家之一,文学作品被翻译成15种语言发行出版,主要文学作品《糖》《熊猫》;同时涉足于当代艺术、电子乐、电影领域,如音乐专辑《2012动中修行》等。

19年后,曾经轻狂年少的棉棉已经有了自己的女儿,并于近日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失踪表演》,这是她时隔十年出版的中文版新作。近日,棉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人到中年的棉棉,言语依旧很酷很先锋,但是夹杂了更多的睿智,时光没有消磨掉她的棱角,她依然是一个天才少女的样子。问她为何还能保持这么酷,棉棉说:因为我没有在爱情中浪费掉全部的时光,我留了一点让我成为一个更酷的女性。

时隔十年才出新作

是因为写作已经变得非常非常奢侈了

《失踪表演》首发于《收获》杂志2017年第3期,棉棉表示,这是一次关于如何处理条件限制的痛苦而必要的写作。

故事发生在上海以及一个个以坐标xxx、xxx为代号的地点。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没有具体的名字,他们分别被称为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甚至男主人公有可能是中国人也有可能是欧洲人。而故事真正的主角也有可能是男主人公在上海的亲密朋友红——一位从14岁就开始写小说的上海作家——也是棉棉的成名作《糖》中的主人公——红。

这是一部描写恐惧的作品,它带出了一种新型市中心人类,他们一律在拯救者和怪兽之间转换。这也是一部描写上海夜晚的灵魂的作品——这个独特的灵魂奇迹般地与棉棉的文学(虚构)观互为映照。

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才出版新作,棉棉坦言现在写作已经变得非常非常奢侈了,她说虽然一直在思考写作,但是也在忙于做其他的事情:还有就是我的想法比较先锋,不太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编辑。我一直在做与各种文化艺术有关的工作和项目,希望在有创意的同时也能有收入。但是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还是很不容易的。

棉棉表示,《失踪表演》是作为比较重要的长篇来准备和写的,准备了很多资料,甚至想过出版这些资料——作为附录的部分来呈现。但是在小说部分,我想以最干燥的文字照亮我和人物内在的黑暗。如果一行字可以达到这个效果的,我应该不会用两行字。写作再也承担不了任何写作以外的任务了。

现在再看《糖》把自己吓坏了,不是自传,

也没有赛宁这个人

《糖》是棉棉的长篇小说,围绕着自由和选择这一话题,叙述了一个问题女孩红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几个同样有问题的少男少女的关于成长的故事:叛逆的女孩红因受好友死亡的打击辍学。在一个舞厅里认识了她的最爱——一个叫赛宁的华侨男孩。于是她爱他所爱,她爱摇滚。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呼吸一起沉沦,不断地分离又一起。

因为要把《糖》改编成电影,所以,棉棉自己又看了这部小说,真的被自己吓到了。

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次除了推出《失踪表演》外,还再版了《糖》,并做了修订。棉棉表示,是自己要改的,并非出版社要求:我那时太年轻了,有时候,比如说像大卫·芬奇的电影,他会故意让观众看得很不适、很不舒服。我觉得原版的《糖》确实有这种让人坐立不安的东西,但我当时自己并不知道。

不过,棉棉也表示要理解那个年代,理解那时年轻的她:《糖》是在1999年写完的,线年之前了。我曾经问过《教父》第二季的一个制片人《糖》给他什么感觉,他说看《糖》之前,觉得中国人不是这么说话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在《糖》之前,人跟人之间在文学作品里不是这样说话的。就像所有的年轻作家的第一个作品一样,会把很多的野心想法放到这个作品里,我把这个故事写得像一个自传一样,其实它不是我的自传,赛宁也是不存在的,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它是一个很有计划很有策略地想让自己一鸣惊人的行动。

让棉棉感动的是,《糖》从出版到现在,都有读者给她留言,也有人以赛宁的名义给我写情书,上面只有一句话:‘你是我永远的爱人’。我想我已经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与情感,这是文学给我的。

谈及电影进展,棉棉表示,目前电影还没有确定导演,她自己写了好几个改编版,等确定导演后再根据导演意图来改编。虽然很多人都建议她自己导演这部电影,但她还是希望找个比她更卖座更年轻的男导演。

不同的年代,我心里为《糖》拍过不同版本的‘电影’。有时我会专注南方街上的少年,有时我会专注红和赛宁的整个爱情故事,有时我会专注红和小虫他们在上海97俱乐部的那些夜晚,有时我会通过一位当年到过上海的美国人的眼来看这个故事。有一次我们在网上发现了一篇写上海夜生活的文章,那篇文章的作者好像对我们很熟悉,但我们却并不知道他是谁,于是我和好朋友Casper想,这也是一种述说《糖》的角度。《糖》是一种档案,在很多年后人们称它为文化。此时我心中的《糖》,就是这一对如丝绸般迷惘的年轻人恋爱时的一些对话和一些歌曲,歌曲的演唱者有木马、边远、姜昕、田原、小于一……尽管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并不认识。但《糖》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曾经照亮了无数人的小宇宙,以至于反射出的光芒过于强烈,而几乎淹没了我。

作家的作品都应对巨变的时代有回应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艺术

棉棉表示,她的写作一直都在都市的中心,在回应生活给她的感觉,给她的人物的感觉。在《糖》以后的几年,开始渐渐地出现了博客,又有了微博,我觉得这种感觉对一个作家来说其实是非常震撼的。因为在微博以前,我还是会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微博出现以后,我发现其实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很多想法跟我都非常不一样。我觉得高科技带来的这种连接,其实更多地造成了人跟人之间的无法连接。每个人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孤岛。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感觉上,我觉得我们的文学要非常激烈地来回应。回应这样的一种现实,我觉得我的生活和我的写作都是在这样的一种现实里边。

棉棉认为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应该要对巨变的时代有回应。哪怕他是写一个远古的故事,但是他的视角、他的观点一定要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所呼应,我觉得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包括我们的电影,我们的艺术,我们的音乐,我觉得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这是他的职业道德。

棉棉说她在做的很多行动都是以一种文学的方式,在跟读者保持着一种有创造力的连接,包括我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跨界合作一样,我觉得都是对我们都市的变化、文学形式的变化的一种回应。当然有可能我付出了很多很多,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个是不重要的,我只是这样的一个作家。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艺术。

棉棉说这些年她其实特别想写一篇反对自杀的文章,一定要学习死亡的科学,了解死亡的过程——我想如果用文学的方式说出这些,可能会有更多人相信并被影响,继而放下手中的屠刀。文学可以帮助我们与生活重新联系。其实我的每一本小说都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写,每一本小说背后都是一个心碎的我,其实我从来就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但是,我一直坚持着。我觉得活着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从来没办法坐下来就写,我需要准备,非常像一种进入祈祷的状态,我希望是写给一个我喜欢的朋友的样子。这些都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因为写作的问题就是生活的问题,而生活的问题就是修行的问题,这里没有捷径,也不可以有任何抱怨。

未来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情感

有文章评价日本青年人的社会,称之为低欲望社会,对此,很多中国当代青年也很有共鸣,甚至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更喜欢单身的生活,更喜欢跟朋友而不是恋人待在一起,不再那么热衷于恋爱,而结婚更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对此,先锋派棉棉却认为低欲望应该是建立在一种认知上而不是压抑上的,我们确实物质欲望泛滥,由于信用系统的混乱,很多人都在花自己的信用,提前透支。我们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爱和情绪的教育。日本我不清楚,中国远远没有到低欲望阶段。压抑不是低欲望。欲望是一种能量。如果没有爱和情绪的教育,欲望的能量不会就此消散。至于单身和不结婚以及离婚率高,是肯定的。因为连接的发达带来了更多的疏离。这是为什么人们更需要文学!文学是从人的内部入手的。而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看的故事就像抖音里或直播电台那样的,很多人放弃了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棉棉认为所有的科技都应该帮助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的大脑,这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也是文学的重要价值。

棉棉说自己一直在研究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系统,我和我的好朋友以及工程师们共同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目前从技术上说,已经可以用这个人工智能来写作了。

棉棉和团队目前的实验就是每一次可以说几个字,比如说,爱是什么?红跟赛宁是什么?也可以问问题,但是都是三个字的,Love is the……I was dreaming……然后看这个系统写出来什么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了解我自己的途径,所以我觉得高科技人工智能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的大脑和我们的内在的。

但是,棉棉认为人工智能是绝对不可能替代大脑,因为人的大脑有情感,我认为在未来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情感。文学艺术就是要对情感有所回应,始终在用情感这种无限的神秘性和无限的可能性,来回应我们越来越物质和高科技的,看似都被控制的一个世界。

想对当年的自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棉棉现在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住在欧洲的乡下,经常回上海,但每次回去都是为了工作,每次回去都觉得一切速度实在太快了。我自己生活上比较大的变化,就是我已经滴酒不沾5年了,我也不吃任何动物。戒酒戒烟吃素。我每天早上9点起来,之后喝咖啡,看一下微信。午饭之后看一个美剧或者发会儿呆。然后工作,8点或者更晚做晚饭,下山散步。

问她为什么时光没有消磨掉身上的前卫先锋感?棉棉回答说:因为我没有在爱情的问题里浪费掉全部的时光,我留了一点让我成为一个更酷的女性。

但是棉棉并不反对谈恋爱,因为谈恋爱是最好的机会让我们观察自己的内在,那些迷失在对方身上的不曾被自己照亮的部分。

棉棉说她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内心,但是当她确立了一个故事的外壳和核心之后,会做很多调查,有时候这个调查是以多少年来计算的,以前真的好奢侈,所以其实我的写作很贵。我喜欢很真实的细节和对话。但是,我喜欢很抽象的故事外壳。我是对光明和暗黑都敏感的人,但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停留在极致的善里,这还很遥远,需要修行。

现在的棉棉想对当年的自己说什么?棉棉回答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是我的肺腑之言,因为一切都是变化的,要放下,但是,不是不走心。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85岁“高龄少年”王蒙:爱运动爱追剧 仍写爱情小说

2019-07-02 15:23 中国新闻网

  我不是非要写爱情,而是这些爱情让我写。不久前,著名作家王蒙在自己新书发布会上如是说。

话音未落,台下响起一片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人们冲着大作家王蒙的名气而来,最终被他的幽默和创作实力圈粉:已是耄耋之年,他相继发表了《生死恋》、《地中海幻想曲》等小说,并结集出版。

写生活、写爱情,他的小说依然贴近现实;游泳、追剧,现在的王蒙,也依然很年轻。

给世界写的情书

王蒙的新书《生死恋》一共收录了四篇作品,包括两个中篇小说《生死恋》和《邮事》,两个短篇小说《地中海幻想曲》和《美丽的帽子》。

其中,小说《生死恋》的名字看上去有点言情,实际上却是对现实最真切的描摹。是选择物质基础还是浪漫爱情?是冒险打拼还是安稳工作?《生死恋》里主人公们经历的一切,也是当下许多人都会面临的选择。

我不是非要写爱情,而是这些爱情让我写。过去,在王蒙的亲友中,发生了一些类似让人关心、感慨的事情,它可以分析、谈论的角度非常不同。还有一些观点,都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有趣的是,小说中,无论尔葆还是顿永顺,王蒙没有写过一个纯粹的坏人。有人问他,为何要把所有人都写成好人?他的回答带上了些许调侃:因为我这人善良。

我老看着人家是好人,有些明明是‘坏人’,我看还有他的道理,是吧?还有他的可以理解的地方。王蒙说,你要理解每一个人,包括你不喜欢的人,包括老盯着咬你的那个人,他也有他的某些道理,有他的某些贡献。

他把自己的作品定义为给世界写的情书,我不是写控告书,不是发牢骚的书,我不认为我有权利咒骂整个世界,更不能咒骂别的,是吧?

写小说的感觉找不到替代

对王蒙来说,创作确实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从1953年写《青春万岁》至今,他出版过45卷文集,创作过1800万字作品,作品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流行世界各地。

过了80岁,他依然保持着不疾不徐的创作、出书频率。王蒙听到不止一位写小说的前辈、同行乃至后生说过,写小说跟娶媳妇一样,是年轻人的事。还有一位说,老了以后一想到写小说,烦。

但王蒙呢?2019年第1期的《上海文学》发表了他的《地中海幻想曲》,2019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发表他的《生死恋》,已经85岁的王蒙,反而倒仿佛掀起了一个写作的小高潮。

恋完了,曲完了,他立马投入非虚构小说的经营,现在,这篇文稿在王蒙的电脑硬盘里猫着。

我对人说,写小说的感觉是找不到替代的,你写起了小说,你的每枚细胞都要跳跃,你的每一根神经,都要抖擞,不写抖擞,写成哆嗦也行。王蒙幽默地描述道。

所有的故事都是好故事。王蒙经历过坎坷,但他始终坚信,文学使一切都不会糟践:爱情是美丽的,失恋也可能更动人;一帆风顺是令人羡慕的好运,饱经坎坷的话,则意味着更多更深的内心悸动。

看电影、追剧……85岁的新潮作家

写作之外的王蒙,其实是个很新潮很有趣的人。

在新书《生死恋》的发布会现场,主持人就爆料:虽然85岁了,但王蒙还是能做到坚持游泳、写作、看电影、追剧。

他会参加很流行的谈话节目或文化节目,发言在年轻人听来也没啥违和感。几乎每次出席活动,王蒙都能兴致勃勃地跟年轻嘉宾聊到一起,对他来说,年龄不是沟通的鸿沟。

年轻的朋友我认识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特点,都给我很大的鼓励。王蒙很善于发现年轻人的闪光点,他特有的幽默感能让对话者迅速放松,世界上有‘忘年交’,也有‘忘年妒’,七八十了看着人家年轻的嫉妒,这个我没有。

偶尔,王蒙还会拿自己开玩笑。接受采访时,他曾笑称自己是耄耋腹肌男,微信运动步数曾每天将近九千步。亲友们担心他的膝盖受损,如今我把标准降到每天七千步左右了。

难怪作家铁凝会有如此评价:王蒙是高龄少年,因为他对生活中各种事永远都充满兴趣,都跃跃欲试,真的不像是个老人。

一个人要是80多能写小说,真是幸福

时间一晃,王蒙都写了60多年了。做节目时,曾有人提问过:王老师,您现在有没有提笔忘字、文思枯竭?

你说她问的多可爱?我就回答暂时还没有,估计明年就会了。‘要是明年还没有呢?’,我回答‘那再明年’。王蒙说,年纪大有年纪大的好处,见到的事儿多、知道的事儿也多,积累各种人生经历,写起来就有一种自个儿货多、长袖善舞的感觉。

王蒙总觉得,如果一个作家能保留住对生活的兴趣、坚持住对人的体贴,这里头的时代性就出来了,作为一个灵动的作家,做一个时刻想念着新作品的作家,他跟时代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我自己也想不到,我在年轻的时候,比如1953年开始写作时那种如醉如痴的情况,到2018年、2019年还能如醉如痴。他对靠流量和IP赚大钱的同行不嫉妒,‘赚大钱’是自个的看法。比如说赚了3000元,我就觉得大;要赚3万,那更大了。

他说,一个人要是80多岁能写小说,真是幸福。

在《生死恋》的前言里,王蒙也算给自己的创作立下了Flag:日本有一种说法叫成长到死。那么小说也可以创造到老,书写到老,敲击到老,追求开拓到老。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书店+艺术 杏坛书苑打造文化艺术复合空间

2019-07-02 16:39 北青网

来源标题:书店+艺术 杏坛书苑打造文化艺术复合空间

  去年,北京市政府对实体书店今后如何发展提出了思路和规划,支持中小书店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细分市场,强化特色服务。支持实体书店与影视娱乐、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经营的文化休闲空间。在此背景下,杏坛书苑积极寻求实体书店的创新发展之路,将艺术教育与书店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文化和艺术于一体的多元空间。


杏坛书苑一角

杏坛书苑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柳中路,秉承孔子杏坛讲学的教育理念,以书店的形式与艺术教育、传统国学教育相互融合,在书店内开设钢琴课程,书法课程和美术类课程。目前,杏坛书苑各类学科学员上千人,很好地带动了稳定客流进店购书和阅读。


杏坛书苑一角


杏坛书苑一角

从提供买书服务,到服务于买书人,杏坛书苑创新服务形式,满足了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除了长期进行艺术、国学的教育培训,杏坛书苑还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将阅读空间做活,将自身打造为能够获得读者情感认同的阅读空间。


艺术与我——杏坛书苑图书义卖活动

6月21日—23日,黄龙音乐季钢琴艺术周北京赛区选拔赛期间,杏坛书苑举办了艺术与我——杏坛书苑图书义卖活动,整个活动共筹得善款2300余元,用于捐助壹基金安全教育车项目。


我心中最美的书店有奖创作活动

近期随着暑期将近,杏坛书苑的文化、阅读活动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杏坛书苑在书店内举办我心中最美的书店有奖创作活动,得到了广大学员、读者以及家长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响。


我心中最美的书店获奖作品

杏坛书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今的实体书店既是一个阅读空间,也是除学校之外,践行教育目的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最佳场所,我们也在针对儿童和家庭群体,不断迎合这种需求,不断尝试打造新的业态。我们想通过策划各种活动,为读者提供一个与书相关的文化艺术复合空间,给予他们网络书店和数字阅读无法提供的、多样化的感官情感体验,这是我们做实体书店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高骞(QN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