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 李少红讲述“妈阁”背后的故事

2019-06-04 08:07 北京青年报

  李少红暌违大银幕十三年的电影新作《妈阁是座城》定档6月14日上映,该片以赌城妈阁(澳门)为背景,讲述赌场内女叠码仔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6月2日,电影编剧、原著小说作者严歌苓在王府井书店六层多功能厅与读者见面,导演李少红作为特约嘉宾到场,一起向大家讲述《妈阁是座城》背后的故事,探讨书籍与电影中女性情感故事的表达。

说写作

灵感来自一位朋友的故事

作为备受影视青睐的原创故事圣手,严歌苓的作品一直是影视圈的宠儿。《妈阁是座城》是她首次与女性第五代导演协力改编自己的作品,是继与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位导演合作后新一次的强强联合。

活动现场,严歌苓谈到,书写《妈阁是座城》的起因是听说了一些赌博的故事。因为自己的一些好朋友里有很多是身家过亿的人士,他们讲到自己的朋友是个赌徒,特别有戏剧性,我就决定写一个故事。

谈题材

以女人的角度还原男人间战场

严歌苓说:女导演、女作者、女叠码仔是一个理想的组合,以女人的观察和叙述去还原男人之间不见硝烟的战场,会更加有味道。这一理想组合由三位顶级实力派组成,对观众的吸引力可谓翻倍加码。

大女主白百何,这次突破形象,扮演了一个在赌场中看尽沉浮的单亲妈妈梅晓鸥,游走于赌场内外、靠追债讨生活、周旋于三个男性角色之间——实力雄厚的地产大鳄段凯文(吴刚饰)、赌瘾缠身的艺术家史其澜(黄觉饰),争夺儿子的前夫卢晋桐(耿乐饰)。

三个男人,筑起了梅晓鸥真正的围城。老戏骨吴刚才出破冰行动塔寨村,又入赌城妈阁,从缉毒警察李维民化身老赖商人段凯文。文艺片专业户黄觉保持了他一贯的艺术气息,接下角色后跟着一位真正的雕塑家体验生活,逐渐沉浸到故事里成为艺术家史其澜。

聊角色

阅历感对女人很重要

李少红表示,这部戏的选角很慎重。之所以选择白百何,李少红花了很长时间酝酿,我前前后后跟白百何混了整整一年,我才觉得她确实非常适合演这个角色。

在李少红看来,必须选择一个担得起复杂的女演员才能表现梅晓鸥的复杂:从外观感觉,白百何是挺坚忍的一种女孩,虽然她以前演过的戏没有演到这么复杂的女性的角色,但不能说明她不能胜任这个角色,这个角色确实塑造了她,因为她身上也有很多你能感受到的阅历感,这种情感对一个女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片子里面的情感不是一个初恋,而是成熟的男女之间的情感,因为几乎三个主要的角色,这个女的和两个男的,他们自己都成过家,甚至于有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是少女的感觉。在我看来她的这种感情的经历对这个角色还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张知依

冯唐成功不可学,成事可学

2019-06-04 08:12 北京青年报

  成功不可复制,但人生一世,总得做成几件事情。——《成事》

冯唐出了一本新书。这次没有爱恨肿胀,也没有红袖添香,这次的作品甚至不是小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管理著作——以麦肯锡的方法论,解读曾国藩的成事学。

冯唐终于拿自己的本职工作经验出来写书了。这么多年来,大家记住的是他作家的一面、成功人士的一面。他曾在麦肯锡的工作经历除了会在他的采访中被提及之外,管理咨询圈之外的人,很少知道他的麦肯锡金线到底是什么。这次终于可以窥见一点儿了。

《成事》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集合曾国藩、麦肯锡、冯唐个人过去二十年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成事方法论,帮助中国管理者克服心魔、带领团队,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书的介绍上是这么说的。至于,西方管理和东方哲学以及个人实践能否有效衔接,可能还要读者亲自来评说。

只是略有感慨,麦肯锡也好,曾国藩也罢,这本书东方西方都占全的架势像是什么话都让你说了。而国贸西西弗书店高级精致的空间,活动当天150个预留位置是提早两个小时就有读者来排队的,这还不说活动公告一出,就有一千多个人火速报名。现场这些穿着高级精致的男女青年(女青年为主),究竟是为了麦肯锡,还是为了曾国藩呢?他们的偶像是管理逻辑缜密的麦肯锡,还是身处风云时代有韬略的曾国藩呢?

这个时代的高级文化问题,要让冯唐来回答了。

按照《成事》的做法做

不能保证你成功

只是往这方面修炼

保证你是更好的做事儿的人

提问:这回的《成事》好像是一本策略书,可以这么理解吗?其实挺好奇,与成功学和鸡汤相比,策略书有什么不同?

冯唐:《成事》不是策略书。《成事》跟成功学、策略学最大的区别,它讲的是管理上的三观和方法论,讲的是你如何对待自己,如何管团队、管自己,是一个心学、心态的东西,而不是告诉你怎么能成功。你按照这本书里的做法做,我都不能保证你成功。只能说,往这方面修炼,保证你是一个更好的做事儿的人。

其实我一直这么认为,成功是太多因素决定的,个人努力只占整个成功里面特别小的一部分。能不能成功不归我们定,归老天定,归各方面综合起来的力量。这就好像,如果我们生在1900年,我肯定不会写出现在这么一部书来。

提问:你之前的写作主要是写小说。到这本《成事》,可以说是你转型了吗?

冯唐: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被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一方面,是被我自己需要的时间太长,一方面,是其他人需要这本书的时间也太长了。

我从事管理工作20年,一直在想有一本书我可以给我的团队、我的商业合作方,告诉大家,这就是我认为做事的正确方式。大家如果同意,我们就按这样的做事儿方式去做。但是没有。

现在你看街上有的是什么?要么是教你知识的——比如财务报表怎么看?衍生物到底是怎么回事?金融公司财务怎么弄?还有一类,我觉得就是偏所谓的身心灵,让你怎么忘记烦恼、让你怎么能够让月经调一点、睡觉睡得好一点……另外还有一类就是成功学,具体不举例了,得罪人。但是那些写成功学的人,扪心自问,要不是运气的话他能成功吗?我觉得这三类都不是我好意思说给别人的——特别现在街上流行的大量讲作者多牛的,可能都不见得完完全全是人家自己写的。所以他们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一直在找这么一本书,某种程度上我放缓了一点我现在手上写的长篇的进程,拿了两年的春节写了这本书。大概二十篇文章,一个春节十篇。

提问:市面上教大家如何去做事,如何获得某些东西、某些成功的书,其实很多。你这本书不同的地方在哪儿?

冯唐:有点儿误解。我觉得在市面上教大家成事的书少而又少。刚才也说过,最多的一类书是跟别人说自己有多牛、多成功、干了哪些事儿,我完成多少人间奇迹……这不是我关心的。假设我是一个做事的人,我从来不认为这种成功可以复制。

市面上还有一类书是知识型、应用型的,比如说怎么理解现在的区块链。我觉得这种东西更多的应该是在大学里面教,更多的看一看就好了。有的书里面讲的更多的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跟别人相处,跟别人相处有没有理性关系,如何选出一把手,如何给他配团队,如何激励大家往前走……像这些是做事的帮手。这些书都没有教制定战略的方法,没有教怎么做商业计划。

提问:你希望读者从您的这本书里能学到哪些东西?

冯唐: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怎么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管理项目,能够通过这些管理把事做成。包括自己做事、和其他人一块做事,做一个相对复杂的大的事,做一件类似于早睡早起的很小的事,包括少做后悔的事。

成功,是出了名、挣了钱

被一些俗人羡慕

成事,是把事儿做完

有头有尾,保证质量

提问:《成事》的另一个重点是冯唐品读曾国藩嘉言,是结合曾国藩写的。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曾国藩的?

冯唐:最早大概是大学二三年级的时候,看《曾国藩家书》。后来我有一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曾国藩言录》。不只是曾国藩家书,可能还看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因为曾国藩一生写了接近2000万字的奏折、家书等等,我研究过其中的一些。

后来就是我参加工作,2000年进入麦肯锡之后,会发现光有麦肯锡的方法论来探讨这些战略、组织、管理上的问题是不够的。不是说麦肯锡的方法不对,而是觉得有些不够。这个战略明明各方面已经想得很周全了,从算术、从常识来讲都是对的,为什么执行不下去?为什么同样的商业计划,搁在一组人身上就可以,搁在另外一组人身上就不行?

我觉得中国人毕竟生长在这块土地上,在过去一两千年里形成了中国一套自己的历史智慧和做事方式,在这点上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曾国藩。所以觉得曾国藩非常值得研究。

提问:能具体讲讲你为什么觉得曾国藩的智慧和做事方法有典型性吗?

冯唐:他有几个特点,他没有身处在一个做事的大环境,他又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第一,他面临巨大的行业困难和实际对手的困难。他所处的历史环境,晚清并不是一个很开明、很开放,严格来讲并不是一个比较好做事的环境,那时候他周围都是很沉的气氛;

第二,从看他的文字能够感觉到,他本身并不是一个才气很盛的人,并不像李白、杜甫这类。他做事上也不是一个出奇迹、出奇兵的人。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他更接近普通人;

第三,他又面临巨大的挑战。他自己原来是一个做官的人,一个文人,没打过仗。你想想他角色的转换,面临的困难,总吃败仗。尽管如此,他还是能把事做成,说明在他的一些相关理念、他看问题的方式、他的方法论里面,应该有一些可取之处。

我觉得如果把刚才说的,曾国藩身上体现出的成事的中国传统智慧,加上麦肯锡科学严谨的西方管理方法论,再加上我这二十年自己的管理实践——无论是我做咨询顾问,还是做大企业的战略部经理,还是自己创业,现在做投资,我觉得把我的管理实践整个合在一起,这三方面加在一起,应该是一个对有些人有意义的一本书。

提问:你在书里写成功不可学,成事可学。你怎么界定成功、成事?

冯唐:我的理解,成功就是世俗意义的出了名、挣了钱、被一些俗人羡慕。刚才也讲了,说实话成功跟个人努力并没有关系,它的运气成分更多。而成事,我用更简洁的英文翻译,就是GettingThingsDone,把事儿做完,有头有尾,保证质量。甚至包括你能坚持完成每天早起,也叫成事。用医生和患者举个例子,医生有一个最大的困扰,就是病人不遵从医嘱,比如说医生让你按时按量吃药,你不吃;比如我让你吃饭吃少一点,你忍不住。这就是在成事的范围里探讨的。

麦肯锡最核心的一点

是要以事实为基础

要有逻辑和常识的真知灼见

以假设为驱动

提问:你说西方管理科学不太够,就想要融合东方的哲学。那么把麦肯锡管理方法和曾国藩联系起来,你觉得会不会有两种文化的冲突?怎样来调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撞?

冯唐:我只能从我最熟悉的管理工作去讲。麦肯锡这条主线是西方的管理科学观点。麦肯锡最主要、最核心的一点,和爱因斯坦说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原则是非常一致的——要以事实为基础,要有逻辑和常识的真知灼见,以假设为驱动。

展开说可能需要好长时间。简单说,它不希望拍脑门做决策,而希望是一套推理论证。假设你选一台车,选红色?还是黑色?还是黄色?这里面没有对错,但是如果你目的是减少交通危险,假设有一些事实可以证明红色开起来危险就小一点,你可能就应该选择红色。这是我们在决策最开始时的差异——是主观判断,还是通过数据减少你主观判断的风险。

第二个差异是几个人决策的差异。是靠集思广益、通过逻辑推敲、常识推敲的这么一套完整的方案,还是说一个人定了?这也是两种选择,也是一个中西方比较大的差异。西方可能更强调是一个相对集体的、有结构化、用逻辑推导出的一整套方案,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决策。比如说明年销售额应该到多少多少万,这句话对西方的管理咨询来说没意义,你要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想,你到底是怎么推到这个结论的。

第三个差异,是假设驱动还是直觉驱动。假设驱动往往是一条相对的捷径,你可以根据你的知识和理解,先来假设数字。但你这个假设是可以被推翻,也可以被证真的。但是我们多数中国人日常习惯的管理方式,往往是倾向于我不是假设,就是告诉你要这么做。所以还是在刚才那几个维度,视角有巨大的差异。

这本书里强调的,即使你用麦肯锡的这套方法,拿到同样清晰度的所谓的真知灼见,你给不同的人去做,还是会发现效果差得很大。这是我想问为什么的,我想总结出来的——假设这套方案已经有了,为什么同样一套方案,为什么有些人能做成,有些人不能做成?像曾国藩就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你试图跨界

试图斜杠之前

有一个行业应该是

你做得比较深的

提问:你身上的身份很多,怎么把自己这些身份融合到一起的?可能有读者想知道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这么跨界,每一样都做得挺不错。

冯唐:特别简单,把这本书买来读。

展开说一下,你看曾国藩成事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是一个小镇青年来到北京。我理解他是不到40岁做到部级官员,是最年轻的清朝的部级官员,这是他前40岁做的。从一个小地方来到北京,也是一个挺大的跨度,那时候遇到了困难、痛苦。

第二个阶段,40—50岁。那时候他爸爸去世,他去服丧,被迫去做团练,带兵打仗,打了十年。

第三阶段,50—60岁,他主要做的是洋务运动的先驱,他送特别聪明的孩子去读书,翻译,做机器,洋枪洋炮,做这些启蒙工作。

你看他这三段的经历相关吗?并不一定相关,是跨界的。特别是文武跨界,为什么他能成,我觉得我这本书说得很清楚。

同时,关于如何跨界,这本书中麦肯锡的经验我想也能给大家一些指导。大家经常会疑惑,似乎麦肯锡并不是行业的专家,为什么用一套方法论能给那么多的行业、那么多的公司定战略?整个现在世界500强里面,许多高管都来自麦肯锡,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只能说这里面是有一条金线的,有一条隐隐若现的,并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方法论在这里。

从我自己个人经验来讲,我觉得跨界中一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你试图跨界、试图斜杠之前,有一个行业应该你是做得比较深的。在这个领域你花了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在整个过程中能练就科学思考以及足够的坚韧、足够的三观和做事的方式方法。

我当时是花了八年学医,在妇科肿瘤发生学这些地方,相对来说扎得还是蛮深的。这对于之后我去做一个很复杂的题目有帮助。而我看到太多不成事的,什么都沾一点,什么都花一两个月,结果什么都没有弄下去。

不是特别关心粉丝多少

毕竟不是流量明星

我都年近半百了

提问:从写作到现在,尤其是这几年,你会觉得自己的粉丝增速变小了吗?

冯唐:是不是增速变小我还真没注意。具体我粉丝数多少我都不知道,而且怎么变化我也不清楚。比如说像微博粉丝数,这一两年的确放缓了,但我的理解,可能整个微博的用户数增长也放缓了。所以我的粉丝怎么变化,我还真不是特别清楚。我唯一能比较清楚的是,有时候我看到微信公众号后台,可以看到用户的分享。

提问:你会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看评论吗?

冯唐:我偶尔会看一眼,我是看一下粉丝的分布。我粉丝最多的前十位城市,跟别人选出的商业上最活跃的十个城市是非常一致的。为什么新书发布会会选北京?因为看我粉丝数最多的就是北京。

简单说,我会创作,但不会是根据粉丝怎么想去创作。我也不是特别关心粉丝的多少。毕竟不是一个流量明星,怎么着都不是一个小鲜肉的级别,我都年近半百了。

提问:今天从现场走进采访间,看到大部分来排队看你真人的粉丝,都是打扮精致的女粉丝,这件事是你期待的吗?

冯唐:他们说我的粉丝里面有好多基层、中层或高层白富美。当然这件事是我很欣慰的,但这种欣慰有一个最开始的原因。我第一次做签售应该是2003年,靠近上海外滩的一个地方。当时只有4个人来,我本来觉得我的心哇凉,不想再写下去了,但是这4个人里面有一个长得特漂亮,她买了一大捧花。当时我也年轻,我觉得哪怕为了这一个人写都可以。我就这么支撑我走过文学之路最黑暗的时候。

看到这种现象,男性读者总是很生气,觉得是不是看我的书都是漂亮的女生?我觉得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误导的可能。我觉得我更喜欢用女生的思维来解释这件事,要不然觉得看我的书能变漂亮,要不然就是说现在看我书的总群体颜值比较高。总体来说对我是一个开心的事。

李敬泽老师看过

《万物生长》就跟我说

不要理任何评论家

对你说的任何话

提问:看你给李银河的一篇小说写的那篇序或者推文,80%的文字都在夸自己,这是什么操作?

冯唐:这个是很真诚的操作。她想让我帮她写感想,这就是我实际的感想,是一个作者对一个作者的感想,就是你别管别人认为好看不好看,你自己写的过程爽是第一位的。第二位重要的是,如果别人看了之后,对别人有帮助。能做到这两点就已经很好了,而已。

提问:还是说她写的小说你实在是没法夸出口,所以你夸了自己一遍?

冯唐:不是,我想用我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诉李银河,写作目的是什么,是让自己爽?让别人爽?因为我不知道她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只是告诉她我写作的目的是让我爽,让别人或许能爽,我认为你的写作目的也应该是这样。这么一个逻辑,叫以身作则。所以我只能谈我自己。

其实这篇文章出来之后,好多人会说,你为什么总写自己明白的事,总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不是废话吗?我的手又不能让你代笔,当然是写一些我熟悉的事。我就把我自己当成一个警戒线,通过我这个肉身,用这个心灵去理解的事情,写我最熟,最有把握的。

提问:最后一个问题,之前看到李敬泽给你写了一个序言,里面有一个观点特别有意思,说你之前的小说很难评说。那么你现在转换了一个创作轨道,在方法论这个领域上,是不是就可以评说了?

冯唐:这个挺有意思的。文学那边骂我的人特别多,我非常感谢李敬泽老师,在2000年的时候他看过《万物生长》就跟我说,不要理任何评论家对你说的任何话。当然他们写书评是好事,是刺激大家来读、来买。

这本《成事》很神奇,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非常明确的恶评,几乎一篇没有,如果有的话,你也可以帮忙找找。别人有可能评价它不够全面,但是《成事》本身不是想覆盖全部管理学的作品。

这本书几乎是零恶评,我想可能也是有几个原因。这本书我是认认真真写的,是老老实实干了二十年活,在麦肯锡呆了近十年,又读了那么多曾国藩、《资治通鉴》、中国的《二十四史》……从这三个角度来讲,我有这个资格来写这本书。试图挑战的,他自己也得掂量掂量,也不能说胡话是吧。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浮鳥

近百本文物图书讲述文化遗产

2019-06-13 08:09 北京日报

  近百本文物图书和100余幅图片日前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一批国宝级文物通过这种特殊方式亮相。

这场《文化瑰宝学海方舟——新中国文物出版70周年展》分3个单元,共展出图书约98本,图片100余幅,较全面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图书出版成长、繁荣的历程。专家介绍,伴随近代考古学的诞生,文物艺术品的著录、研究和著作出版应运而生。1949年以来,文物图书出版跟随文物事业的脚步,历经探索发展,逐步兴盛繁荣。

文物图书还被选为国礼,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就曾将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西汉帛画》作为礼品赠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1963年周恩来访问亚非欧14国时,赠送各国领导人的礼品包括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江觉迟藏区支教经历写成小说

2019-06-13 08:14 北京日报

  6月11日,藏区支教扶贫小说《雪莲花》出版座谈会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举行。安徽桐城姑娘江觉迟2005年带着全部个人积蓄,只身来到横断山脉的藏区支教15年,她的故事和文字感动了大家。

在藏区的15年,江觉迟创办草原孤儿学校,为草原孤儿、贫困孩子、失学儿童带来上学的希望。15年的经历,汇集成自传体小说《雪莲花》。小说中,主人公梅朵从内地来到藏区支教帮扶。在平均海拔四千米,没有电视、网络、手机信号,生存环境极为艰苦的深山草原,她一边办学一边配合当地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先后参与了当地政府开展的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脱贫工作。小说以梅朵参与扶贫为情节主线,串起了一个个沾泥土、带露水的扶贫故事,塑造了一批带领藏区人民脱贫攻坚的扶贫干部形象,描绘出发生在高原藏区的一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江觉迟还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川藏地区的风土人情,铺展出一幅鲜活生动的藏区生活图景。

这不是简单地靠作家到贫困地区体验生活一段时间后写成的,而是作者扎根藏区支教帮扶15年的厚积薄发。与会专家认为,长期以来,表现藏区生活的作品多为历史题材和纪实题材,无论文学还是影视,能够反映藏区人民当下生活的文艺作品比较少见,像《雪莲花》这样以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形式,全景式地写活今天藏区人民的生活、理想、追求,写出新世纪以来藏区人民生活巨大改变的文学作品,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走!到新华书店泡上一天

2019-06-13 08:28 人民日报

  新华书店变了。曾经给人留下布局死板、服务单一等刻板印象,如今变身最美书店,读者评价泡上一天都不愿意走,绝对颠覆认知。

变的不只是环境,更是内涵。从传统的阅读空间到各具特色、活动丰富的文化综合体,透过变化,能看到老牌书店的创新与尝试,也能看到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消费的水涨船高。

海南省万宁市石梅湾,有家书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书店距离大海仅50米,读者可以吹着海风、听着涛声,沉浸于书香之中。自2017年1月开业以来,这家凤凰九里书屋已经成为石梅湾旅游度假区的网红景点。

上海的一座购物中心里,一处光的空间令人惊艳。在这个集书店与美术馆于一体的新型书店里,镂空书架产生透视般的效果,阅读与展示空间错落有致,自2017年12月开业以来日均客流3300人次以上,周末平均人流量为7000人次左右。

北京市西城区虎坊桥永安路附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标准计量书店华丽变身。通透的落地窗、富有文艺气息的装饰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3家书店相距数千公里,却有着同样的基因——出自各地新华发行系统之手。

转型升级,既满足需求又创造需求

在许多读者的印象中,新华书店往往装修质朴,图书摆放得规规矩矩甚至有点死板,除了卖书和文具,几乎没有其他服务。

这样的刻板印象是有原因的。面对网络书店的强烈冲击,实体书店的日子普遍不好过,新华书店也难以独善其身。全国1万多家新华书店,不少门店或是缩减图书营业面积,或是把门面出租给其他业态。与此同时,民营实体书店在阵痛中积极转型,西西弗、钟书阁等民营连锁书店布点全国,有的书店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相比之下,新华书店的动作就显得迟缓了。

单一的图书销售功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读者对书店的需求,新华书店必须转型升级,这也是我们打造‘最美书店’的初衷。北京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龙晓雯说。北发集团旗下的新华书店永安路店、甘家口店、中国书店雁翅楼店等中小型书店率先转型。永安路店开辟静谧书房阅读专区、梦幻童年儿童阅读专区、求知屋学生读者自习专区和多元文创产品专区等多个区域,精心甄选图书,为读者创建优质阅读体验空间。

提升后的书店环境也有效促进了图书销售,增强了对读者的黏性。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李爽说:许多人会觉得,在这样优雅舒适的书店里逛了半天,不买一本书带走,就算白来了。截至2018年10月底,开业不足一年的光的空间新华书店聚拢了很高的人气,销售图书超12万册,举办各类文化阅读活动60多场,服务读者逾70万人次。而这些新华系统的最美书店也极大颠覆了读者的印象。一位读者这样评价光的空间:很舒服,泡上一天都不愿意走,绝对颠覆大家对新华书店的认知。

留住读者,靠优美环境更靠文化体验

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六层,许多读者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座图书馆。2018年7月,王府井新华书店开始和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合作。读者只需凭借阅证,就可以自主挑选喜欢的图书,选好的书可以由图书馆当场采购收入馆藏,读者随后就可以免费把新书借回家。你读书,我买单的方式极大便利了读者。

龙晓雯发现,许多读者把新华书店当成了橱窗,在这里边逛边拍书的封面,然后去网上下单。和网络书店拼折扣,实体书店肯定拼不过。我们要想办法把读者留住,靠什么呢?我认为要靠我们的服务和提供的体验。龙晓雯说,最美书店当然要环境优美舒适,但这还远远不够,书店的美应更多体现在内涵上,比如内容的导向、图书的品质、承载的功能、活动的效果等,其检验标准是能否为读者带来丰富知识、愉悦身心的文化体验。重要的是体验,是必须到书店里来才能体验到的那种,我想这才是‘最美书店’和以往新华书店的根本区别。龙晓雯说。

于是,在新华书店系统的最美书店里出现了读者休息区、咖啡馆、舞台、朗读亭,新华书店正在变成以体验为主的文化综合体。

对海南凤凰九里书屋而言,留住读者的挑战更大。这里的购书者以游客为主,带有极为明显的季节性,因此我们必须挖掘本地资源,让更多的本地读者走进书店。店长陈润崛说。在石梅湾购房的业主中有1/3来自北京,其中不少是学有专长的人,为什么不借助这支力量,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出把力?于是,凤凰九里书屋推出最美守望者活动,入选的守望者举办了一场公益讲座,反响特别热烈,一些外地读者甚至拖着拉杆箱来参加热门讲座。还有一次书店举办一场民谣音乐分享会,原本预计只会来几十人,没想到演出当天来了上千人,里里外外把书店围满。陈润崛说,当时既紧张又感动,小城市也有文化需求。截至目前,凤凰九里书屋已开展文化活动222场次,吸引游客读者达20万人次。

虽然是工作日,但一大早,光的空间·明珠美术馆里便有不少参观者。李爽说,书店与美术馆共生,可以拓展阅读的领域,吸引更多读者。不到一年的时间,美术馆带来的观展人数超过10万次,累计举办80多场文化活动。我们书店以思想、文化、艺术为选书重点,最初有同事质疑这样太小众,但我觉得,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小众也是大众。李爽说,定位准确对于书店的经营有明确的指导性。为此,光的空间书店携手专业科技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大数据选书系统,从数以百万计的海量图书中依靠算法筛选优质图书,还自主开发了基于人脸识别的心情遇书,根据年龄、性别、情绪等向读者荐书。

继续探索,人才不足、机制不活等仍是困扰

最美书店的大批涌现表明各地新华书店的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实体书店整体仍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新华书店的改革发展同样如此。

人才不足、资金短缺、机制不活等问题依然是困扰。对于新华书店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人才,没有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很多工作就做不下去。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利说,上海新华书店系统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占全体员工的1/3。

此外,新华连锁在上海有90多家新华书店,目前仅仅改造了其中的几家,离读者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龙晓雯希望,能把更多的新华书店改造成最美书店,但这样一来,资金的压力很大,我们希望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扶持能加大力度,能更加精准。目前政府每年扶持实体书店的资金主要用于补贴书店的房租等费用,而新华书店的物业大都是自有的,因此所能获得的补贴很有限。

新华书店这个品牌有着沉甸甸的含金量,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凝聚着深厚的文化感情。今天的新华书店不是单纯的商业设施,还承担了很多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这是新华书店的红色基因决定的,不管面临什么困难,坚持服务读者,传播先进文化,这一点是不会变的。龙晓雯说,今天的新华书店经营者将倍加珍惜这个品牌,把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

2019-06-13 08:38 光明日报

  2019年中俄迎来建交70周年,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两国关系发展迈入新时代。当前,中俄两国关系已站在新的起点,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语言是推助民心相通的关键因素,两国人民长久以来不断深入的语言互学,在推动双方互尊互信、巩固人民世代友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监督局副局长安佐尔·穆扎耶夫此前表示,2019年将首次在国家统一考试中进行汉语科目的考试。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是中学生毕业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据报道,2019年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的主要考期为5月27日至7月1日,俄罗斯43个地区共有289人登记参加国家汉语科目考试。高考属于群体性考试,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是俄罗斯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中俄两国语言和文化的互学互鉴开启了新篇章。

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动因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不断深入和融合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缩短各民族人民心理距离的金钥匙,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既是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俄罗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在需求。

首先,高度的政治互信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中俄两国和谐共处、稳中求进的大环境是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坚实保障。中俄双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牢固、内涵丰富,两国在政治上彼此信任,经济上互利合作,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成为当今大国关系的典范,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双方充分发挥政府间各领域合作机制,深挖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投资存量稳步增长,能源、核能、航空航天、跨境基础设施、北极开发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深入推进。2018年中俄两国领导人4次会晤和互访,为两国关系的纵深发展掌舵护航,两国领导人的全球视野和宏大眼界为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深入的经贸往来带动专业人才的需求。中俄两国多领域日益纵深发展的经贸合作是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重要助力。汉语国际传播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动因是经济,两国关系的政治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2018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除能源资源、采矿业和冶金产品等双边贸易的传统领域,农产品、木材、高新技术等新领域的贸易额也呈现增长态势,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使双边经贸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俄罗斯是一带一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一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推进,两国经贸往来持续提质升级,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中俄互利合作格局正在形成且潜力巨大,跨境电商、中小企业等新增长点被不断挖掘,新兴合作项目的开发、人文交流领域的创新和汉语传播层次的深化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鲜动力,也大幅提升了对掌握对方语言、了解对方文化、具备专业背景的复合型语言人才的需求,加速了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进程。

再次,悠久的人文交流激发民众内生动力。中俄两国人民不断增长的语言学习和人文交流需求是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鲜明底色。两国地方合作逐步实现深度对接,俄最新民调显示,中国位居俄罗斯最需要的伙伴国家榜首。两国人民互学语言的历史悠久绵长,随着政治、经贸等多领域合作的纵深发展,语言学习的热度不断攀升。自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俄语便是外语考试的可选科目之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回顾和阐述了高中俄语课程改革十年成就,指出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俄语必修课程的延续,可见俄语已深度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

早在18世纪上半叶,俄国人就开始了汉语学习。最近10年,学习汉语的俄罗斯人数量增长速度惊人。据统计,1997年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数约为5000人,2007年增至1.7万人,2017年达到5.6万人。从2007年到2017年,俄来华留学生人数由7261人增长到18000人;孔子学院汉语学习人数由6000人增长到1.9万人;俄本土汉语教师的人数由223人增长到721人。汉语已成为俄罗斯国民心目中的未来语言,俄各教育阶段汉语学习需求的持续提升,使汉语纳入俄国民教育体系,进行系统化发展阶段成为现实的迫切需求,汉语在俄罗斯的普及潜力巨大。

两国各类交流年活动特色发展,不断深化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助推人文领域的深度交流。双方通过举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媒体交流年等活动不断激发两国人民语言学习的内在驱动力。2017年,赴俄中国公民人次数再创新高,中国稳居俄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国地位。中俄高校间交流合作日益深入,目前已合作开设了19所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当地开设汉语课的学校超过150所;2017年中俄合作创办了第一所联合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多方携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人文领域交流的纵深发展,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夯实了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民础。

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面临的挑战

随着俄罗斯将汉语纳入高考,俄罗斯的汉语教学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汉语学习需求多元化、专业化发展,汉语学习者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与此同时,中俄两国教育界也应该清楚认识到,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纳入进程仍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

一是汉语教学无统一大纲,优质汉语课程匮乏。虽然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但俄罗斯的汉语教学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各教学机构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选择教学内容,导致高中和大学课程衔接脱节,学生汉语基础和语言能力参差不齐,显然无法适应汉语纳入高考后对汉语教学科学化、系统化、统一化的新要求。同时,各教学机构汉语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结构性失调,课程种类单一、针对性不强。目前俄罗斯的汉语课程多以综合课为主,缺少针对当地学习者学习难点开设的单项技能课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汉语课,无法有效对接汉语学习新需求,对复合型专业汉语人才的培养后劲乏力。

二是当地化汉语教师紧缺,教学水平良莠不齐。近年来俄罗斯汉语学习需求猛增,使学习需求与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其中当地化汉语教师的巨大缺口是限制各地汉语教学发展的最大瓶颈。俄罗斯籍汉语教师数量稀缺,现有的当地化汉语教师知识结构僵硬老化,缺乏语言输入意识,课堂教学仍旧以俄语讲解为主,缺少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均不理想。

三是教学资源陈旧滞后,配套硬件设施不足。当前,俄罗斯当地使用的汉语教材主要分为中国高校编写的教材和俄罗斯当地教师编写的教材两类,中国高校编写的教材主要针对俄罗斯留学生,对俄罗斯当地汉语学习者指导性和针对性较低;而俄罗斯本土教材受限于编写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存在不少错误和不足之处。现行教材内容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大多是体现20世纪末的中国概况,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今中国的真实面貌和汉语发展新景象。同时,多媒体在汉语课堂的应用率不高,以语法翻译法为主体的照本宣科式的传统语言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俄罗斯汉语者的学习需求。

四是缺少原汁原味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虽然在部分汉语学习环境较好的地区,汉语课程种类较为丰富、教学资源较为丰富,汉语学习者能够得到较好的汉语教育,但总体而言,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分布不均衡,导致俄罗斯国内的汉语学习者普遍面临缺少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的共性问题。缺乏语言生活导致学习者的学习获得感不断走低,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高质量汉语人才的培养。

深化汉语纳入俄罗斯高考的方向

为适应汉语纳入高考带来的汉语学习新动向,有效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衍生的语言人才新需求,未来俄罗斯的汉语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首先,应整合当地汉语教学专家资源,尽快出台统一的汉语教学大纲。加强统筹规划,组织汉语研究和教学相关的专业人士集中研讨,加大学术研究力度,尽快出台适应当地汉语教学发展的指导性大纲,改善当地尚不成熟的汉语教学现状,为俄罗斯汉语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

其次,应促进汉语高考试题对接汉语水平考试(HSK)试题,从测试和评估层面推进教学统一化发展。俄罗斯各孔子学院、课堂在辅助和促进当地汉语教学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参加2019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首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试的人数达到367人,其中中小学生人数明显增加。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汉语教学方面发挥着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汉语教学大纲尚未制定出台的当下,可充分发挥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以统一的测试和评价框架为依托,促进汉语教学系统化发展,为培养具备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文化的汉语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再次,应加强培养当地化汉语教师,带动汉语教材的研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通过联合培养、当地培训等方式加大当地化汉语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助推汉语教师能力的整体提升,打造一支稳定优质的当地化汉语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应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资源储备,更新优化教学的配套硬件,鼓励教师使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汉语教学质量。

最后,应着力拓展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丰富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言生活。其一,打造人文交流品牌项目,引入反映当代中国真实面貌和民众生活的作品,加深俄民众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通过文学、旅游、文娱、体育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扩大中国语言和文化在俄的影响力,激发俄民众主动学习汉语、使用汉语的热情,助推俄民众汉语语言情感的产生和深化。其二,拓宽语言学习途径,发挥大数据和融媒体优势,为学习者提供精品汉语课程和个性学习规划。通过网络、自媒体、移动终端等渠道,实现一站式汉语教学服务,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坚持学习并及时反馈,打破地域和地区局限,实现课堂和生活中汉语学习的无缝对接。其三,携手华人华侨企业和当地跨国企业,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当地华人企业、中餐厅和中国超市等商业实体为主要基地,组织具有中俄特色的文化和语言交流活动,为俄罗斯的汉语学习者提供实习机会,打通中俄语言学习者的交流渠道,丰富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语言生活。

(作者:李宝贵,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庄瑶瑶,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2018年度课题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CI02A]、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6年度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俄罗斯汉语传播研究[项目编号:ZDI135-2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文艺创作要有质量、有特色

2019-06-13 08:4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艺创作要在多样化、有质量上下功夫。当前存在一种羊群效应,这边搞个征婚节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谈恋爱、找对象的节目。看着有几十个台,但换来换去都是大同小异,感觉有点江郎才尽了。还是要搞点有质量、有特色的东西。我们有很多历史题材可以拍,不要都是凄凄惨惨的,老是说甲午战争我们被打得一塌糊涂,冯子材镇南关大捷、戚继光抗倭,这些都可以拍一拍。要开拓思路,除了戚继光、冯子材,还有其他人物和故事。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讲好故事?故事本来都是很好的,有的变成文艺作品以后,却失去了生命力。《智取威虎山》拍得还有点意思,手法变换了,年轻人爱看,特别是把现实的青年人和当时的青年人对比,讲我奶奶的故事,这种联系的方法是好的。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鲜活,也会有票房。像《奇袭白虎团》《红灯记》《沙家浜》等,不要用三突出的方法拍,而是用贴近现实的、更加戏剧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泼一点,都能拍得很精彩。

——摘自《习总书记的文学情缘》,《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4日24版)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

博物馆文创,不能止步于卖萌

2019-05-24 09:17 科技日报

  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的一个特展通过拟人的手法,罗列了鎏金铜马的姓名、性别、民族、籍贯、主要经历、自我评价等,有的人觉得生动活泼,但也有人觉得太不严肃不能接受。

其实,自从故宫系列IP成了网红以来,我国博物馆文创事业也迎来了春天。古老文物开始变得能说会道,帝王将相也开始各种卖萌,努力契合着当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有一组数据显示,2018年博物馆参观人数已达10.08亿人次,其中90后占比43.2%,95后占比24.9%——古老的博物馆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

与此同时,博物馆文创周边产品发展势头迅猛,博物馆的带货能力也越来越强。如今,年轻消费者看重的不再是物品的使用功能,附着在商品上的设计感与文化气息才更能吸引他们慷慨解囊。

不过商机与利益面前,吐槽与尴尬齐飞——为了卖萌而卖萌,为了文创而文创,有些博物馆似乎有发力过猛之嫌疑。譬如某博物馆文创商店中售卖一款纱巾,其图案设计灵感来自于馆藏文物——汉代铭旌。铭旌者,古代葬礼中使用的塟具也。《周礼》记载:大丧,共铭旌。这种习俗至今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保留。把这种形制的纱巾挂在脖子上,似乎有些不太对劲。还有的博物馆动辄就将藏品符号作成U盘、冰箱贴,有的展馆甚至还谋划推出木乃伊形象的巧克力……此类文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其设计者都缺乏对文物内涵、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的了解,仅仅用现代审美眼光,将文物作为灵感来源而非文明传承载体来看待。加之国内文创市场尚处于早期蛮荒阶段,授权混乱、产业链条不畅、从业者素质高下不等,出现创意匮乏、品质平庸甚至闹出笑话的作品,并不令人意外。

虽然我们理解博物馆也要恰饭这一事实,但卖萌、带货毕竟不是博物馆的目的,传承文明才是。为了适应形势、市场需求而忽略了文化背景、文明传承,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他山之石可供参考。故宫博物馆作为开此风气者,提出开发产品三要素:故事性、传承性、元素性。正如前任馆长单霁翔所言:博物馆要有尊严地进入市场。这份尊严,其实就是对文化及历史的深刻理解。

讲好本地、本国历史与文明的故事,把握住文物核心内涵,恰当地开发商品的文化属性,才是博物馆们应该走的道路。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杨 仑

“北京礼物”首批认证543件商品

2019-05-24 09:38 北京日报

  花丝镶嵌工艺的花丝手包, 新北京绢人唐娃娃和老北京兔儿爷,充满北京味道的老北京十三绝和京八件糕点……一件件标记北京名片的精巧礼物琳琅满目。昨天,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创立的北京礼物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品牌发布和企业签约仪式。北京工美集团、全聚德、御茶膳房、设计之都等54家企业的543件商品通过了北京礼物的首批认证,成为代表北京形象的北京礼物。

北京礼物分为传统工艺品、地方特色产品、纪念衍生品、文化创意科技产品四大类,是体现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内涵,展示北京世界城市形象,代表精致工艺、优良品质和丰富文化创意特色的旅游商品标志性品牌。该品牌创建于2011年,2014年由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进行了商标注册,2016年首次被写入全市高精尖产品名录。

2018年,为进一步加强北京礼物品牌运营能力,市文旅局将北京礼物品牌运营模式调整为对产品和店面的认证监管模式。即凡符合北京礼物标准的旅游商品和店面,经申报审核通过,均可认证为北京礼物商品及实体店面。通过认证的北京礼物商品和店面,将在北京礼物品牌推介会上进行发布,并将长期在北京礼物官网以及北京礼物微信公众号上展示,消费者还可通过扫描北京礼物商品信息二维码了解到购买的商品详情。

现场展出的北京礼物传统工艺品涵盖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工艺的花丝手包套装、胸针和挂坠,新北京绢人唐娃娃和老北京兔儿爷,时尚扇文化的京扇子等。地方特色商品展示了充满北京味道的老北京十三绝和京八件糕点,张一元尚茶、全聚德烤鸭等;纪念衍生品展示了北京七大文化遗产和燕京八景书签。现场展示的文化创意科技商品,将北京经典元素通过创新设计及现代工艺转化为一件件精美的伴手礼。

责任编辑:王漓鹂(QF0015)作者:关一文

《寄生虫》帮韩国摘得首座金棕榈

2019-05-27 07:45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刁亦男新片惜与奖项无缘

  征战戛纳近20年,韩国电影终于摘得第一座金棕榈大奖。第72届戛纳电影节当地时间5月25日晚闭幕,奉俊昊执导的影片《寄生虫》夺得金棕榈奖,为韩国电影创造了历史。这也是继去年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后亚洲电影蝉联金棕榈奖。

今年是韩国电影100年,戛纳给了我一份大礼。在获奖后的发布会上,奉俊昊难掩激动之情,他说自己一直是拍类型片的导演,《寄生虫》也不例外,没想到戛纳能把金棕榈颁给一部类型片,而且是评审团全票通过,他非常开心。对于韩国电影今后在戛纳及世界影坛的表现,他也充满信心:虽然今天拿金棕榈的是我,但我不认为我是唯一一个能拿金棕榈的韩国导演。它能让全世界的观众,更关注韩国电影。

《寄生虫》讲的是一个社会寄生虫家庭的长子去给一户有钱人当家教的故事,反映了韩国社会阶层差异和贫富差距问题。作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韩国导演之一,奉俊昊从出道开始便是拍摄类型片的一员猛将,他能将犯罪、科幻、悬疑等元素轻松融合,并在作者风格中融入对各种社会议题的严肃探讨,作品观赏性和思想性俱佳。早在颁奖前,《寄生虫》已在中外媒体和观众中口碑炸裂,最终获得了3.5分的场刊最高分。很多人评价,片中对社会现实的讽刺既幽默又深刻。

《寄生虫》获奖,对韩国电影的意义也非同一般。不同于中国和日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获得戛纳电影节提名,韩国电影直到2000年林权泽的《春香传》才首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此后相继有朴赞郁、洪尚秀、李沧东、金基德等大导对金棕榈发起最后的冲击,但总是距金棕榈一步之遥。去年李沧东的《燃烧》在戛纳场刊打出有史以来的最高分3.8分,但最终颗粒无收,被认为是韩国电影距离金棕榈最近的一次。今年奉俊昊终于不负众望拿到大奖,也算是弥补了李沧东的遗憾。连续两年戛纳电影节场刊评分领先,也显示了韩国电影在全球影坛的真正崛起。带有作者风格的高质量类型片,已经成为韩国电影行走江湖的标志。

本届戛纳迎来大年,入围作品均有不俗口碑,且大师名导扎堆儿。最终的评奖结果也与预期相差无几:影片《大西洋》获得评审团大奖;最佳导演奖颁给比利时导演组合达内兄弟,他们的作品是《年轻的阿迈德》;最佳剧本奖颁给法国影片《燃烧女子的肖像》的编剧瑟琳·席安玛。最佳男演员为西班牙影片《痛苦与荣耀》的男主角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最佳女演员为影片《小小乔》的女主角艾米丽·比查姆。昆汀·塔伦蒂诺的《好莱坞往事》颗粒无收。据了解,国内影视公司参投的《好莱坞往事》有望引进国内。

由刁亦男执导,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主演的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是本届电影节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该片场刊评分2.7分,在本届21部主竞赛影片中位列第六,虽然最后与奖项无缘,但已经证明了影片过硬的质量。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袁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