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项红色主题展览亮相市属公园

2019-07-02 07:58 北京青年报

  7月1日,在中国98岁生日来临之际,市公园管理中心启动红色文化传播月游园活动,11项红色主题展览亮相,使游客在游园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号召市民游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

7月1日上午,陶然亭公园联合李大钊故居在园内慈悲庵景区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主题展览,展览首日便迎来了企事业单位团体来园参观、开展党日活动。据陶然亭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慈悲庵见证了我国近代革命的早期历程,是北京重要的革命遗迹。1921年至1923年间,李大钊曾在此租用两间南厅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使得这里成为中国成立后,建立在北方党组织的秘密工作场所。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即日起,市属11家公园将举办特色纪念展览,重点在公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纪念地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月游园活动。包括香山公园·致远斋《走进香山双清别墅追寻伟人红色足迹》展览、颐和园·益寿堂《古都春晓——寻访中国进京赶考之路》主题展览等。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500岁《蒙娜丽莎》搬家 上次“出门”是45年前

2019-07-02 15:24 文汇报

  由于卢浮宫博物馆内部装修,被视为镇馆之宝的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将在7月中旬展厅开始翻修时搬家,迁往临近的美第奇画廊暂居,行程不到100步。在临时新居,它将受到防弹玻璃的保护。

每一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卢浮宫,就为一睹《蒙娜丽莎》的风采。这其实是一幅很小的画,仅仅高77厘米,宽53厘米,如果不被人们围拢着,观众或许根本留意不到。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让-吕克·马丁内斯坦言,卢浮宫2018年共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已是不堪重负,不得不进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翻修工程。两个世纪以来,《蒙娜丽莎》一直陈列在卢浮宫的拿破仑三世议会大厅里,基本没有移动过,然而展厅的压力越来越大。

《蒙娜丽莎》已有500多岁高龄。这是达·芬奇最喜欢的作品,他一直将这幅画留在身边直至去世。后来,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1.2万里弗金币从达·芬奇弟子手中买下这幅画作。从此它被收藏在法国卢浮宫直到今天,画中那神秘的微笑进而撒向全世界。

在入藏卢浮宫的数百年间,《蒙娜丽莎》其实至少有过两次轰动的离馆。一次是因为盗窃,那是1911年8月。卢浮宫的工作人员温琴佐·佩鲁贾将这幅名画盗走,而馆方竟迟迟不知情,直到一天一位画家参观时发现《蒙娜丽莎》不见了。两年以后,盗窃者试图把这幅名作卖给佛罗伦萨古董商,《蒙娜丽莎》的下落终被发现,并于1913年重归卢浮宫。

另一次则是因为二战。1939年8月28日,一辆破旧的卡车载着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50幅名画踏上颠沛流离的旅程,开启法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艺术品逃亡。当时距离二战爆发仅差几天,巴黎各个博物馆的馆长们考虑到一战的前车之鉴,提前酝酿将博物馆内艺术品分期转移到外省隐蔽的计划。对于《蒙娜丽莎》这幅名画,工作人员对它呵护有加,不仅在它的画框左边标注了三个红点,还用厚厚的天鹅绒将它紧紧包裹起放进一个特制的框,进而放进一个双层白杨木匣子里。直到1945年6月,《蒙娜丽莎》才结束逃亡回到巴黎,两年后,随着卢浮宫的重新开放,《蒙娜丽莎》重返公众视野。

据悉,《蒙娜丽莎》已经45年没移动过住所了。它的上一次旅行是1974年,前往俄罗斯和日本。当初达·芬奇只是用油彩把这幅画画在一张很薄的杨树板上,随着时间推移,即便收藏者倍加保护,背板还是发生了弯曲变形,且出现了一条裂缝。研究人员们以其脆弱性为由,强烈反对搬动这幅画作,原则上不同意外借,这一次它离开拿破仑展厅三个月已经算罕见之举。

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卢浮宫将于10月24日举行达·芬奇回顾展,按照计划,《蒙娜丽莎》将在此之前被迎接回原来的存放地。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北京市文物局:不断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2019-07-02 15:25 北京晚报

  北京市文物局昨天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暨庆祝中国成立98周年大会。党组书记、局长舒小峰从如何深刻理解把握首都文博人的初心和使命和我们要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两个方面讲了一堂富有教育意义的党课。

舒小峰从历史、理论、价值、实践四个维度全面系统阐述了首都文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谈到,首都文博人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讲好中国故事,擦亮首都历史文化金名片。他强调,全局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以对党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种好责任田。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拍照展”暴增 专为发朋友圈而生

2019-07-03 07:4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实物少、形式感强、色彩甜美,场景至少要达到9个

  最近去逛798艺术区、私营美术馆和大型商业街区,会看到大大小小约20个小型展览,《平行世界》《果然是你》《冒牌市场》《巴日林奇幻之旅》《秘密花园》《游乐园》《披头士时尚艺术展》……它们主题不同、创作团队不同、场地各异,却有个共同特点:为满足参观者发微信朋友圈的刚需而生,专为九宫格而设,因此也被戏称为拍照展。

怀着公主心参观拍照

在798艺术区圣之空间的《果然是你》展,以水果为主题,每个展厅都定义了一种水果颜色,西瓜红、柠檬黄、胶囊蓝……再配上萌酷的小飞机、小摩托车,营造满满的甜蜜风格。同在798的机遇空间书店,在300平方米露台上开放的《秘密花园》展,根据美国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的名作《秘密花园》部分情节,设计了16个场景,拍出照片来都精致漂亮。

在朝阳大悦城二层展出的《从未止步——披头士时尚艺术展》以披头士乐队为主题,展出了多幅披头士乐队的老照片、演出海报和珍贵黑胶、红胶唱片。但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展厅空间的布置,粉色、砖红、黄色、黑白……每个房间都有独特的色彩和主题。在这些所谓展厅里,有的房间没有一件展品,只是在墙上、地上印满了乐队著名歌曲的歌词;有的展厅以蓝色造型灯光营造出慵懒的休闲氛围,摆着几张懒人沙发便于拍照;还有的展厅以独立创作的艺术品来配合披头士乐队的名曲,比如3000颗水晶球吊装成一座悬浮潜水艇,或者黑白几何图形与镜子相结合,重现乐队名曲的同名动画《黄色潜水艇》里的经典场景。

逛完这些展览不难发现,甭管展览主题是什么,最起码要设置9个场景,满足9宫格里每张照片的场景不重复,这是最低配置。甜度极高的马卡龙色系也是标配,因为来拍照的主流人群是怀着公主心的年轻女孩。

办展简单投入少回报高

拍照展看起来简单,但捧场买单的人不少。去年798里出现第一个这种类型的展览《棉花糖与白日梦》时,平均每天要接待500位参观者,3个月来了近5万人。知情人士透露,去年下半年,同一类型的《漫步星际》则创造了3个半月吸引25万人次参观的纪录。受此鼓励,多家艺术空间将场地拿出来制作同类展览,有的主打视觉,有的主打多媒体互动,还有的主打文字。虽然投入需要几十万元至100万元不等,但一般百元一张的门票,也让回报相当丰厚。

业内人士分析,当代艺术市场挤压水分和泡沫的过程尚未结束,市场尚未恢复元气。有的画廊直接倒闭,还有一些花大价钱租下艺术空间的机构不甘空闲下来,就转而做一些轻型有趣的展览,瞄准细分市场——追求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年轻人的需求,相对来说投入少、回款快,何乐而不为。

而今年,虽然拍照展陡增,各家展览的价格也从百元下降到88元至38元,但几家办展机构均认为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大。

拍照展迎合游戏心理

至于有人批评这类展览精神养分太少,同时策划了三项展览,属于京城此类展览的首批创意艺术家时砚亮回应:长得漂亮,不一定是花瓶。他以《秘密花园》为例,16处场景中有一处叫《理想的虚空》,它只是一把从鸟笼形状幻化而来的椅子,但是坐在上面一抬头,刚好就看见蓝天,能让人思索理想与虚空。

艺术玩儿的就是心理游戏、色彩感觉。逛完这个展览,你感觉今天很丰富,很难忘,反复回味,身心得到放松,这对参观者来说就值回票价了。时砚亮说,当今人们的生活需要放松,需要一个生活主题,哪怕是九宫格里记录的生活主题。

有些机构也努力把纯视觉拍照展升级为IP话题。我们把满足拍照需求与做主题活动需求相结合,让展览成为一个复合空间。让人们感到这里是发展亲密关系的空间。机遇空间书店首席运营官姜楠介绍,目前团体客户对《秘密花园》空间的使用占15%,至今已举办过读书会、生日会、毕业主题展等多种活动。我们还在微博上设置了话题,参与讨论、发图、发帖的已有数万人。姜楠说,随着市场潜力的挖掘,拍照展也必将升级和进化。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李洋

古巴艺术家邝美云作品展在京举行

2019-07-03 08:34 中国文化报

  6月25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古巴文化部、古巴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古巴国家造型艺术委员会承办的古巴艺术家邝美云作品展——加勒比的明代:图像、书法及诗歌展在北京举行。

据介绍,自1960年建交以来,中国与古巴在双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双边文化交流与合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此次两国文化交流的代表,古巴知名华裔艺术家邝美云带来了她精心创作的20件(套)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画布将加勒比海的明艳光线与风土人情注入中国明代的诗歌与书法中,将加勒比气息和东方文化巧妙融合。邝美云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对自己的第二故乡、对血脉亲情致以敬意。

明年是中国和古巴建交60周年,主办方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打开中国民众感知今日古巴的新视角,密切两国人文和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不断丰富两国关系内涵。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刷展!京城文化消费新景观

2019-07-04 08:08 北京青年报

  随着气温升高,京城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内的艺术展览也逐渐火爆起来。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7月13日之前的门票已预售一空,安东尼·布朗绘本原画展正式开展前已售出1万多张门票,毕加索早中期作品展188元一张的门票也炙手可热,2019央美本科生毕业作品展累计已吸引观众4.5万人次,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单日最高接待参观者和游客1.2万人次……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看艺术展,如今已经成为首都城市文化新景观。

刚刚过去的周末,国家博物馆《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式体验》展览人头攒动。北门内,等待沉浸于梵高艺术世界的人们排起长队,队伍从二层展览入口处一直延伸到一层大厅内,宛如长龙。一进来就好像身处一座高大的殿堂,头上、脚下、四周都是梵高作品或作品中典型元素的影像,赶紧掏相机,挪不动步。提前抢了早鸟票来看展的柴女士说,大家都想多看一会儿,难免让后面排队的观众着急。顺着展线往里走,影片放映、VR体验梵高画中风景、衍生品售卖等几处地点也都排起了长队。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看过他的真迹,很喜欢。这次来看数字影像也有收获,获得一种更综合的体验。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管理系统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宋雪川说,马上就要离开北京了,这几天忙着把正在展出的好展览都看一遍,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和北京告别。

周末客流高峰刚过,工作日又逢暑假高峰提前到来——全国各地热爱绘画的娃娃们陆续来京刷展。位于798艺术区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正在举办《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展。周二下午已近闭馆时间,专程从上海赶来的9岁小姑娘丸子还舍不得出去。由于上海小学的期末考试早于北京,丸子考试结束第二天就来北京刷展了。孩子从小喜欢画画,有好的展览会尽量带她来看。打个时间差,人少一点可以看得充分一点。丸子妈妈说,她们抵达的第一天就去中央美术学院看了本科生毕业作品展,毕加索展已经是此行刷的第二个展览了。专程从石家庄来看展的李扬女士,也是在两个侄女期末考试结束第二天就带着她们来到了北京。连续两天连刷了梵高、毕加索、安东尼·布朗三大展览,直呼过瘾。

除了从国外引进的高品质展览难得一见,在北京刷展还有许多难以比拟的优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经年累月,把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的艺术版图补全。前几天去中国美术馆泡了三个多小时的钟女士,从前对版画略有了解,但直到在中国美术馆《版中情深——2019国际版画交流展》上,才注意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这么有特色,这么有魅力。同一天,她还在中国美术馆看了《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线年前韩国著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也是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使者。他的秋史体书法风格,影响了韩国几代书画家。钟女士说:我去过韩国多次,都没有看到过他的展览,没想到在家门口看到了。其实,即便在韩国看到,因为语言不通,能接收到的信息也很有限。但在北京看就大不一样了。中国的艺术机构和策展人会把丰富的信息重新整理并转化为中文,让我能吸收更多。

7月,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荒木经惟全球最大规模的花主题摄影展、阿根廷视错觉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作品展都将在北京逐一推出,越来越多的艺术盛宴等待着人们前来探索。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一座城市的心灵归宿

2019-07-01 08:27 光明日报

  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当下,作为承载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剧院同行之间加强交流、增强互信、深化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正是基于此,今年6月国家大剧院发起主办了以交流合作、共享共赢为主题的2019世界剧院北京论坛。剧院是人类文明重要的传播者和推动者,承担着引领艺术传承创新的文化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杆,也是一座城市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心灵归宿。剧院要想更好承担起推动文明进步的文化使命,只有走出各自的藩篱,面向未来、携手共进,才能不辱使命、续写辉煌。

多年来,国家大剧院正是始终坚持开放、包容、共享的理念,通过吸收国内外剧院的先进经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在迈向国际一流剧院的进程中实现了良好的起步。

剧院是平等共享文明成果的重要平台。艺术家在舞台上绽放才华,观众在台下感受艺术之美,艺术家之间、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在剧院和谐相伴,共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文明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演出生态。

剧院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互通的重要纽带。剧院既要为本国文明注入生机活力,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剧院是推动文明创新交融的重要引擎。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剧院要始终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剧院是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的重要渠道。剧院要把满足公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国家大剧院经过长期的公益普及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经典艺术的爱好者,特别是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观众。从目前会员的构成来看:45岁以下青年群体占比69%,学生占14.3%,构成了大剧院的观众主体。许多国外艺术家对此十分惊讶。

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剧院行业要承担起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要从城市中汲取发展的养分。剧院既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展现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位,又植根于城市之中,离不开城市文化的滋养。剧院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亲和的形象主动融入城市,打造大众剧院,赢得市民的支持呵护。不仅如此,还要打造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努力在文艺创作上引领时代之先,坚持创新创造,坚持精益求精,为观众奉献更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精品力作。国家大剧院原创舞剧《天路》6月初荣获中国政府最高文化奖——文华大奖,是对我们剧目制作质量的充分肯定。除此而外,还要创造优质服务。有助于消除剧院与公众的距离,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剧院,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让人们获得更加美好的精神文化享受。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增强剧院的艺术原创力、品牌传播力和运营管理能力,推动艺术创作、艺术传播和艺术管理创新也至关重要。

剧院是一个永不凋零的行业,剧院的运营管理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要促进剧院行业永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强剧院之间的交流合作。要推动实现信息共享,定期交流剧目制作计划、演出排期安排,开放市场营销数据,推介技术革新措施,分享运营管理最新成果。要全面深化交流合作,探讨联合制作剧目,提供交换演出机会,分享艺术普及资源,在数字产品开发利用、人才培养上提供便利。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以论坛、会议或其他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加深互惠合作的机会。建议建立世界剧院联盟,促进各机构间深层次、规范性、常态化合作,实现高度互补、深度融合。

(作者:王宁,系国家大剧院院长,本报记者牛梦笛根据2019世界剧院北京论坛王宁主旨发言整理)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从《诗经》到音乐剧有多远

2019-07-01 08:3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家喻户晓的《诗经·采薇》,日前被改编成音乐剧搬上舞台,在今年的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上演出后,引发海内外关注。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揭开其变质秘密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首部《诗经》题材音乐剧《诗经·采薇》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纱幕上,多媒体画面营造出炫目又神秘的氛围。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剧中小女孩欢儿站在纱幕后用纯净的嗓音唱着大家熟悉的诗句,把观众的思绪带回到3000年前的周代。

这部剧由中琞文化和中视云投联手打造,戴晓岚任出品人,是第十九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也是这部剧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之后的首演。

边尝试边创新

戴晓岚从小就喜欢《诗经》,2014年甚至还集结同好,开了个学习班,每人每天念一首《诗经》里的诗,在微信上打卡。但她很快就发现很难坚持。应该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艺术形式,把《诗经》镶嵌进去,让大家更有兴趣。她想。因为她是学音乐出身,就想到做音乐剧。最先尝试的是写爱情的《蒹葭》,但剧本内涵不够丰富。后来又陆续考虑了3个,终于选定以边关士兵思念家乡为内容的《采薇》,并根据其兵戎背景架构了故事,创作了音乐、舞蹈。

有人觉得这部音乐剧像歌剧,戴晓岚说,《诗经》不可能用百老汇音乐剧的模式来唱。如果必须要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表达方式,也许通俗化的美声比较接近我们的设想。我们是边尝试边创新。

既好听又好看

这部剧的剧情围绕致力于用医术救治苍生的乡野郎中子谦、怀有抱负和野心的将军南仲以及美丽温良的世家女若兰3个两小无猜的发小展开,讲述了一个有关爱与家国情怀的故事。

从一首无情节的诗歌,到一出拥有曲折情节和激烈矛盾冲突的戏剧,编剧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

编剧戴有山说,他走访考察了许多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对周代的社会文化风貌进行过详实的考据,咨询了全国20多位著名学者,对《诗经》里100多首诗歌的历史时间节点、空间方位、故事原形进行了仔细查证,通过把薇草人格化,薇草的种植人子谦、薇草的保护人若兰、薇草的利用人南仲、薇草的获利人大王等许多人物形象出现了。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在历史的长河里,其实都是一棵薇草。他说。

业内人士公认该剧的音乐和作曲非常强。

从进组的第一天,我们定下的目标就是做一部‘好听、好看’的音乐剧。该剧作曲邹航表示,全剧的音乐创作花了3个月,全剧总长110分钟,音乐占90分钟,包括20首歌曲和3段舞蹈音乐。所有的歌曲包含了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以及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这在中国音乐剧的创作上也是较为少见的。

邹航说,这部音乐剧不仿古、不复古,因为可查阅的先秦音乐资料很少,很难真正还原。他在创作上采取了歌剧结构,还尝试适当加入一些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希望这部剧既古又今,既西又中,既雅又俗,既艺术又商业。

这部剧时长100分钟,一气呵成,青年音乐剧演员李炜鹏、蒋倩如、蒋帅、袁岱的唱功、表演和舞台表现力,也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称赞。

盎然古意与浓厚诗情

业内人士对这部剧给予了充分肯定。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主任周映辰说,这部剧把握住了整体质量,剧作及歌词既保留了盎然古意和浓厚诗情,又不过分拘泥于《诗经》原本的风格,容易被都市年轻人接受。中国音乐剧协会副会长王道诚表示,这部剧的舞台呈现是成功的、完整的,人物性格塑造鲜明,事件和矛盾的组织符合戏剧发展规律,题材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民营公司难得的责任感。

戴有山透露,目前他正在和这部剧的主创团队再次合作,打造另一部《诗经》题材系列音乐剧《诗经·丝衣》。戴晓岚表示,他们要把《诗经》题材音乐剧做成三部曲甚至更多。我们已经找到了创作和排演的方向,但是光靠我们一个民营公司和目前这些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联合更多喜欢《诗经》、愿意把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奉献出来的各行各业的人,共同从事这项事业。戴晓岚还透露,该剧已经引起海外关注,相关部门正在与美国等地的演出机构商谈海外演出事宜。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开票三小时破350万 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遭疯抢

2019-07-01 08:36 新快报

  享誉世界的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20周年纪念版今年首度来华巡演,继上海、北京开票爆仓之后,6月26日羊城开票三小时票房轻松破350万,人气爆棚。这部全球四大传奇音乐剧曾以一剧之力让法语音乐剧比肩百老汇、伦敦西区而备受瞩目,此次20周年纪念版将集结该剧史上最强明星阵容来华,于12月5日-8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

故事述尽命运与人性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大文豪雨果创作的第一部浪漫长篇小说。当年仅26岁的雨果,走到了这座已经衰落的哥特式教堂,被触动而写下了这部小说。

故事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三个男人同时对一位美丽的吉普赛少女爱丝梅拉达产生了感情——副主教弗罗洛的爱带着强烈的占有欲,饱受信仰与欲望决斗的煎熬;英俊潇洒的卫队长菲比斯的爱轻浮又自私,随时将利益放在爱情之上;敲钟怪人卡西莫多外表丑陋却对爱丝梅拉达怀着最纯洁、高尚的爱慕;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信仰与欲望、高尚与卑劣、承诺与背叛、奉献与占有、死亡与救赎,在命运洪流中互相拉扯,最终酿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悲剧。《巴黎圣母院》被认为述尽了命运和人性,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为之动容。

堪称法语音乐剧巅峰之作

1998年9月,法语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巴黎首演大获成功,不仅创造了在法语系国家连演130场的奇迹,还攻入了美国市场,开启驻场演出且场场爆满,连伦敦西区也是首次接纳法语音乐剧,且破天荒全程售罄一票难求。此后,《巴黎圣母院》转译8国语言,荣获吉尼斯纪录最卖座音乐剧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法语第一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吕克·普拉蒙东谱词,理查德·科西昂特作曲,与百老汇常见的一首主旋律贯穿始终不同,《巴黎圣母院》拥有55首风格迥异的歌曲,恢弘的旋律、精彩的演唱,让观众一次过足耳瘾。1998年首发金曲《美人(BELLE)》惊艳法国戛纳唱片大展,被世界众多著名歌手翻唱。气势恢弘的开场曲《大教堂时代》,展现时代更迭、人类命运的沧海桑田,成为法语音乐剧的初恋神曲。

另外,该剧的舞美设计也极为震撼,巴黎圣母院的高墙与巨大怪兽、暗夜王国的乞丐巢穴、藏匿欲望与杀机的街头暗巷、囚禁吉普赛绝代佳人的钢铁樊笼、终结爱与希望的绞刑架等,摘取原著场景内标志性物品,以更现代、更简洁的审美呈现中世纪巴黎风情。

《巴黎圣母院》久演不衰,至今已有多个国际版本和巡演版本的制作。2016年,该剧进行了法国原版的复排,随后开始进行新一轮巡演,2018年底在巴黎议会宫上演了20周年纪念版,并持续到2019年1月。此次是《巴黎圣母院》20周年纪念版首次来华,备受期待。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

话剧《红白玫瑰》将揭幕中国大戏院2019国际邀请展

2019-07-01 08:43 新华网

  中国大戏院2019国际戏剧邀请展将于7月4日开幕。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的《红白玫瑰》、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的《五脊六兽》、英国巡回剧团的《奥赛罗》、英国霓海剧团的音乐戏剧《手提箱里的死狗》将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中国大戏院艺术总监田沁鑫执导的话剧《红白玫瑰》将作揭幕演出。话剧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已是该剧第三个版本。这一版,田沁鑫将小说人物颠倒性别,并将时间从上世纪40年代改为当下。

英国巡回剧团带来的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用一根根白炽灯管和带有符号表情的气球等简单道具,制造出简洁而具有现代感的舞台,讲述偏见与谎言是如何唆使一位将军亲手毁灭自己生活,探讨了爱情与嫉妒、欲望与背叛等主题;《手提箱里的死狗》改编自诗人兼剧作家约翰·盖伊讽刺剧作《乞丐歌剧》,将戏剧、音乐、舞蹈和木偶融为一体,解构了百年前讽刺资本社会不公与腐败的故事。

责任编辑:陈莉(QC0002)